疾控官員料不明肺炎增
據香港中通社、《長江日報》報道:針對湖北省武漢市近日出現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況,疾控專家、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剛表示,防控工作正有序進行。
武漢不明肺炎特徵
李剛介紹,近期,武漢部分醫療機構報告,發現接診的多例肺炎病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進一步調查顯示:這些患者臨床上多有發熱、乏力,部分患者有咳嗽、少痰,一小部分患者隨着病情進展出現呼吸困難;實驗室檢查表現為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低,部分患者出現肝酶和肌酶增高;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雙肺彌漫性毛玻璃樣滲出影。患者上述情況提示為病毒性肺炎表現。
經病原檢測,排除了流感、禽流感、腺病毒、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等呼吸道病原,需要進一步開展病原鑒定和病因溯源工作。為便於患者診治和疾病防控工作開展,衛生健康部門將其稱為“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
調查深入病例料增
據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五日晚間通報,截至當天八時,該市共報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五十九例,其中重症患七例,無死亡病例。李剛解釋說,搜索範圍的擴大、對現有病例回顧性調查的進一步深入、對納入監測病例排查的持續開展,是患者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李剛預計,隨着相關工作開展,病例數量還會有所增加。
目前,尚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李剛指出,患者臨床表現為病毒性肺炎,有重症病例,病因尚不明確,病原鑒定、病因溯源和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還在進一步開展中;對此,採取較為嚴格的患者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追蹤和醫學觀察等預防性公共衛生措施十分必要,“這是一種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態度,這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
氣溶膠或傳播途徑
據“界面新聞”報道,北京大學醫學部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彭宜紅認為,對於此次武漢發現的病毒性肺炎,野生動物和養殖海鮮所需溶洞產生的氣溶膠均可能是傳播途徑。彭宜紅說,不明原因病毒的重點是其傳染性和致病性,它可能不是由目前常見引起肺炎的病毒,或是未在中國流行的病毒;也可能是全新、未知的病毒,非病毒性其他病原體等。
據了解,原中國衛生部於二○○七年印發執行的文件顯示,需要同時具備“發熱”(腋下體溫大於或等於卅八攝氏度);具有肺炎的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細胞分類計數減少;經規範抗菌藥物治療三至五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呈進行性加重四個條件,且不能明確診斷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才能被稱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