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蒂絲蕾的淡紅
“黃色橋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頭壯觀,修廊復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
——元 ·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周達觀在遊記詳細描繪吳哥城的華麗壯觀,此處所記乃皇宮,遊走吳哥遺址,最精緻的雕樑畫棟不在皇宮,而在別處。
女皇宮是外圈行程必到之站,迷戀吳哥的台灣作家蔣勳把這座淡紅色印度教寺廟譯作斑蒂絲蕾,很雅致的名字,也很貼近此廟的古雅精細。
沒有高高在上的陡峭廟山,斑蒂絲蕾是座落在平地上,尺度細小的庭院,和吳哥別的寺廟截然不同。
抵達斑蒂絲蕾時尚早,未到九時,遊人不多,沿東門引道走入寺廟。這座建了近四十年,供奉濕婆的寺廟,採用玫瑰紅細質砂岩作建材,全寺淡紅。此刻太陽剛升起,溫柔地照在門楣、門框、門柱、石牆的細緻磚雕上,一寺沉靜秀麗。
吳哥的寺廟皇宮多以石磚砌建,技藝高超的工匠在建好的磚牆上雕刻圖案、石像,而斑蒂絲蕾的石雕之繁密繁華、精密精巧更是達至頂峰。
從走近寺門起,寺外寺內,精細如繡花的雕刻便無處不在,當年的巧匠竟是把渾厚笨重的石頭和曼妙輕柔的雕飾天衣無縫地結合一起。
斑蒂絲蕾有很多道門,每一道都經過精雕細刻,特別是門楣上用來襯托諸神的繁細花紋,眼盯着這些刻在砂岩上的浮雕,腦裡想起華麗織錦,也就只有織女巧手織出來的織錦才能與之相比。
這寺是可以逗留半天的,就為了看滿寺細膩得驚人的雕刻。
逛斑蒂絲蕾,守在中央主塔群的鳥人、猴子、獅子人,神秘而奇特,還有東門上源自古神話的猴王,怪力亂神的東西最易吸引眼球,擾亂心智,若只顧着看它們而忘了寺內女神雕像,算是白來了。
斑蒂絲蕾的女神像,是有故事的。
(帶一本書去吳哥 · 十四)
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