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並蓄 有話要說
——許鞍華榮獲威尼斯電影展終身成就獎
第七十七屆威尼斯電影展將於今年九月舉行,大會率先宣佈香港導演許鞍華榮獲終身成就獎,是黑澤明、宮崎駿、薩雅吉雷及吳宇森後第五位亞洲人、史上首位女性獲得此榮譽,是港人之驕、亞洲之光。
許鞍華也算是“澳門兒女”,她年幼時曾在澳門居住,這在她的半自傳式電影《客途秋恨》有所記載。她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香港電影新浪潮起家,縱橫影壇四十多年,至今屹立不倒。新浪潮至今仍在拍戲的只有徐克及她,兩人皆經歷多次風雨而具有強勁創作力,許鞍華比徐克勁,除了六度得到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之外,更能穿梭於不同類型、不同題材,寫實、文藝、靈異、動作、史詩、黑幫、喜劇等樣樣皆能。當今全球女導演中,無人比得上她。
許鞍華先從電視台嶄露頭角後,轉戰影壇,先後以《瘋劫》、《撞到正》引起注視,再以具政治性的《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奠定了香港重要導演的地位。她在不同時期拍過政治言志之作,除了上述兩片外,八十年代末率先返回內地拍攝的《書劍恩仇錄》與《香香公主》,注入了歷史與政治主題,觸及家國情仇與民族主義,對香港回歸中國有所隱喻;其後的《今夜星光燦爛》涉及六七暴動,《千言萬語》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抗爭故事,前作《明月幾時有》更是日佔期間香港小人物反日的傳奇。
許鞍華一直喜愛文愛作品,更愛張愛玲作品。《傾城之戀》的失敗後,等了十三年後再以《半生緣》來彌補遺憾,之後的文學電影《黃金時代》,可以說是集《傾》與《半》之大成,格局更龐大,最後以蕭紅客死異鄉來道出飄泊人生。飄泊也是許鞍華電影的母題之一,《胡越》、《投奔》如是,之後的《客途秋恨》、《極道追蹤》進一步強化。然而,充滿香港情懷與人文關懷的小品戲,更是她的強項。《女人四十》、《桃姐》、《天水圍的日與夜》等小人物小故事,不僅讓她名利雙收,更表現了敏銳的觸角、生命的感觸、人情的試煉,表現了大師水平。
許鞍華有不少失敗之作,例如《上海假期》、《阿金》等,但總能吸收教訓、反思不足,總能谷底反彈,並能兼收並蓄。在主流與藝術、高成本與小本作的夾縫中生存,有話要說,不會重複,而且盡量不超支,因此長期得到拍攝資金。她北上拍戲得到磨合後,也不失個人情懷,其個人創作經歷以及藝術成就,是香港影史上的重要導演之一。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