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四周自然得心應手
某天好友飯後因為路線相同關係,乘搭筆者的順風車返家。大概二十公里的路程,朋友表示平日自己開車又或乘搭的士,怎樣也要四十五分鐘。可是這次筆者只花了半個小時就能到達其寓所,朋友更奇怪筆者行車期間並沒有超速,完全遵守路面的車速指示。
不過,朋友亦有留意到筆者開車時無論切線、選擇行車線的過程都非常流暢,既不會影響其他車輛,同樣不會受到其他車輛阻擋。朋友實在按捺不住,問筆者為甚麼路面上交通如此繁忙,仍然可以在毫無阻滯下暢順地抵達目的地?
其實辦法非常簡單,更是老生常談。筆者不時在這個專欄跟大家分享路上駕車,首項最重要和須注意的就是時刻留意周圍的行車環境。筆者不時乘搭別人開的汽車,發現許多駕駛者只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兩公尺範圍內,除了需要切線外,一般狀況下鮮有留意其他位置的交通環境,對於周圍的情況不會多加理會。一旦遇上突發事件,例如後車高速追趕,旁車過份接近,又或更前方有修路工程時就會手足無措,急煞車呀,突然扭軚呀,總之險象環生。
其實,要養成時刻留意四周環境的方法不難,首先習慣任何時間都要觀看車上的三塊望後鏡。以筆者為例,在留意前方交通環境的同時,會隨時看着三塊望後鏡,要知道後方、兩旁的交通狀況。自己下一步要切線的方向,就會按照當時的環境預先調整好速度和轉向角度,避免被別人影響,也不要影響別人的前提下,自然就能達到暢通無阻的目的。明白講就容易,實際奉行時總會遇上許多困難。不過,習慣成自然,養成了隨時看望後鏡的習慣,變成自然後就會明白箇中的好處和優勢。
戴年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