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研精準治療乳癌見成效
【本報消息】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講座教授鄧初夏、博士後陳平帶領的研究團隊聯合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珠海市人民醫院的研究團隊,運用腫瘤類器官培養、體外藥敏篩查等研究手段,為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指導建議,治療效果良好。有關治療策略已在全球著名學術期刊《先進科學》上刊登。
乳腺癌現已成為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最高的一類惡性腫瘤。復發和轉移是導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這類腫瘤常具有耐藥性,尚無有效的精準治療策略。研究團隊應用乳腺癌患者的腫瘤標本在體外培養了九十九例類器官模型,並建立體外快速藥敏篩選平台。
研究結果表明,體外培養的類器官模型能較好地保留原始腫瘤的生物學特徵,不同患者腫瘤來源的類器官藥敏檢測結果存在明顯差異。通過分析患者過往臨床治療的回顧性資料,類器官藥敏檢測結果反映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團隊還用該藥敏篩選平台為六例乳腺癌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指導建議,這些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最終提出了一套基於類器官模型藥敏篩查的全新乳腺癌精準治療策略,為腫瘤精準醫學提供了新方向,該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鄧初夏的研究團隊在過去一年於腫瘤精準醫療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進展,並相繼在多份知名學術期刊如《自然通訊》、《先進科學》、《治療診斷學》等發表了重要研究成果。澳大亦於去年十二月獲中國教育部批准建設“精準腫瘤學前沿科學中心”,致力為癌症患者提供高端化、訂製化、個人化的精準醫學預防、診斷及治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