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下一代的正義之戰
——談《長津湖》
千呼萬喚的國產戰爭片《長津湖》,終於登陸港澳,入座觀眾人數勝過預期。影片呈現了為國家、為下一代而戰的高尚情操,熱血激情,但礙於影片篇幅有限,人性稍弱,成績不及《八佰》。
近年內地盛行戰爭片,將歷史上多場正義戰爭拍成大電影,並注入主旋律。《長津湖》至今已收六十五億元人民幣,只差幾千萬元便可將《戰狼 II 》拖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之位,這現象反映內地民眾的愛好,也反映了內地影人懂得將愛國主義與電影娛樂結合,摸索出一條新的道路。
《長津湖》前段劇情爽快,先以極少篇幅描寫吳京的親情關係開始,到敘述毛澤東決定出兵,觸及其兒子毛岸英主動參軍,擺脫過往冗長的談論局勢文戲。
導演捕捉了當時軍人為國家打仗的精神,火車上一段寫出眾兵心態及之間關係,有趣有情。吳京角色的描寫比較平面,反觀飾演其弟弟的易烊千璽,從盲目的滿腔熱誠到見盡戰場殘酷,猶如戰亂時代下的成長洗禮,是全片最立體的人物。其實影片應以他的角度看時代、看戰爭、看保家衛國,這樣更有血肉感。至於其他軍人的內心感情,限於篇幅而略為貧乏。
全片片長近三個小時,編排了多場戰事,火光紅紅,炮火連天,製造出慘痛劇戰,最特別是中國軍人靜止不動地躺在石灘上,瞞過敵人空軍的監察,炮製出生死一瞬間的驚險,尤其是靠機聲的遠近來呈現危機感,可惜音樂過於飽滿,蓋過了寂靜的戲劇效果。片中的多場戰爭,過多的聲響、過密的炮火,掩蓋了動人的人情與人性,導致劇力薄弱;也可能由於徐克、林超賢、陳凱歌三大導演分頭拍攝,完成後一併剪接,但效果不似預期,情節斷斷續續,連接性較弱。例如一場戰爭打完立即到下一場,過程中沒有過渡空間,戲味較弱。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