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還款壓力大 借貸趨審慎
【本報消息】疫下本澳各行各業受重創,不少企業靠借貸穩住現金流,保持經營。有商會表示,經營壓力不減,企業還款壓力大,再借貸趨審慎。有中小企指租金壓力明顯,疫情風險持續,收縮經營規模,觀望市況。
賺一月蝕兩月難捱
有商會代表指出,博彩業、旅遊業是本澳經濟晴雨表,只要旅客量減少,企業生意應聲下跌。本澳客量較疫前仍有較大差距,據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入境旅客逾770萬人次,較二○年雖增3成,與一九年比較則減少逾8成,企業經營難有突破。
疫情以來,政府先後推出多項經援措施,當中不少是針對中小企,包括四厘補貼貸款、延長還款期等,協助企業渡過難關。當時部分企業考慮到未來現金流難維持營運而選擇借貸,畢竟幾乎“零息”。有的借貸尋求逆市擴張,進行投資;亦有的選擇不借貸,透過開源節流如收縮店舖規模以減省開支,通過調節營運適應市場變化。
就已借貸企業而言,疫情遠較預期長,不少企業長期處於“吊鹽水”狀態,政府、銀行雖推出支持還息不還本、延長貸款期等措施,但“借錢總要還”,隨着時間推移,不少企業開始面臨還款。但往往市況稍有好轉,就面臨疫情反覆、通關收緊不利因素,原寄望香港通關,如今遲遲無期,有的企業賺一個月蝕兩個月,經營相當吃力,更遑論還款。更不排除少數企業原來已有債務在身,要以債抵債“十個煲九個蓋”。經營環境不樂觀,借貸趨審慎,希望政府持續關注企業還款壓力。長遠而言,長貧難顧,只能穩疫情、盡快尋求放寬通關。
有中小企指出,疫前已有債務在身,每月需還款約五萬元,已通過還息不還本等計劃減輕部分還款壓力,惟如今每月租金將近十萬元,還未計人工、燈油等開支,經營壓力沉重。
租金重壓縮舖減磅
單是租金已難應付,冀政府加大力度呼籲業主減租。政府率先帶頭在政府物業減租,去年十月免租三個月後,如今租金回復,更已遠超市價水平,並不合理。其原來四家店已收縮一半,剩兩間。當前正觀望疫情,不敢輕舉妄動,待疫情好轉後再考慮重開店舖。
另有餐飲中小企表示,疫下審慎借貸,雖然政府推動多項計劃緩解企業燃眉之急,但未有申請,希望先行消耗積蓄。新一年生意不理想,欠缺旅客的同時,居民消費乏力,現處虧損階段。倘堅持不下去,會申請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