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場館賽後向大眾開放
【本報駐北京記者王維十一日電】奧運場館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針對北京冬奧會賽後如何利用場館問題,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今日稱,北京冬奧會新建的全部場館都制定了賽後利用計劃,並在賽後面向大眾開放。即使是一些難的場館,也要面向大眾開放。
北京冬奧組委當日召開的發佈會上,他透露說,冬奧場館在規劃建設之初,就把如何利用這些場館作為先決條件,嵌入到規劃建設、預算等全過程來考慮。特別是北京冬奧會期間,各大競賽場館的業主單位已經在跟國際體育單項組織有關負責人交流,後者對場館服務、競賽組織都非常滿意,希望今後有高水平的世界盃、世錦賽等賽事繼續在這些場館舉辦。
有利冰雪運動發展
“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場館,對中國的冰雪運動發展,特別是中國競技冰雪運動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他表示,好場館必須有大眾參與才是好的場館,北京冬奧會場館賽後都會向大眾開放,包括延慶賽區比較難的雪車雪橇賽道。
他舉例說,雪車雪橇中心,號稱是一個超人項目,當初在設計時也考慮到了賽後如何向大眾開放的問題。目前,我們已經在賽道結束三分之一處比較緩的地方預留了一個大眾體驗入口,屆時普通群眾也可以來體驗雪車雪橇所帶來的運動激情。
相比冰上項目,雪上項目場地四季運營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他說,這些場地在非雪季將結合人文自然的條件,重點發展山地旅遊、戶外運動、單車、攀岩等運動,且目前都有了非常好的發展計劃,比如,張家口賽區的雲頂滑雪公園,現在除了雪季的滑雪人口以外,其他三季的旅遊人口要遠比冬季來滑雪的人數多得多。
與文旅產業相結合
同時,李森還介紹,在規劃賽後利用時,會把場館、賽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打造最美冬奧城。比如延慶賽區,我們把冬奧場館和長城、世園會結合在一起,來考慮整個區域的發展。
“場館之間如此,賽區之間的聯動也是一樣。”李森進一步說,北京、張家口和延慶三個賽區藉助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聯絡線,可以很好地把三個賽區聯繫在一起,區域聯動,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概念,可以使這些場館能夠持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