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中的鷺鳥
每逢路過新口岸宋玉生廣場附近,總會見到大型水鳥的身影,牠們翩然而過,從觀音像飛向大廈方向,跟着消失了蹤影。由於好奇心的驅使,打算在附近走一圈,尋找牠們的落腳點。事情有點奇怪,剛才陰霾密佈,忽然又放晴,陽光普照。藍天白雲襯托下,觀音像線條清晰,形象更加飄逸。幸運之神終於降臨,我轉身望向宋玉生公園,發現我正在尋找的水鳥就近在眼前:兩隻蒼鷺靜靜地站立在池塘的石上,一動也不動。牠們在等我嗎?一瞬間心中浮現出這個想法:莫非這是天意?好啦,就從二○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開始吧,我跟蒼鷺玩遊戲,觀察牠們在宋玉生公園的活動,並把過程拍攝下來。宋玉生公園周圍用鐵欄柵圍住,朝觀音像的一邊是個池塘,池中有錦鯉和塘魚;池塘上的裝置有石橋和行人通道。最突出之處是幾座假石山,配襯起旁邊的花草樹木,有如一個大型的盆景。難怪路過的人都會駐足欣賞。
每當蒼鷺雙雙出現眼前,我都會想,牠們是否一家人?這裏是牠們的家嗎?我有興趣想知道。細看兩隻蒼鷺毛色不同,一隻黃褐色斑紋,另一隻紋理灰白色相間。在鏡頭下觀看,牠們的小眼睛十分精靈,不時轉動,觀察水中的魚群動靜。牠們為了捕獵很有耐性,經常保持站立的姿勢長達二十多分鐘;但爆發力很強,轉眼間撲向池中,水花四濺,很快就浮出水面。上水的瞬間,口裏叼着一條活生生的魚。如果魚兒較大,蒼鷺會順勢跳上石墩上,花點時間,才能把整條魚吞下。蒼鷺的入水、上水、生吞活魚,整個過程,時間雖短,但會有不少精彩畫面出現。蒼鷺飛翔是最具畫意的,但拍攝難度比較高,牠們背部羽毛呈暗啡色,從側面看一點也不起眼,但當牠們拍翼起飛,雙翼旁邊和翅膀下面的白色羽毛全都露出來,恍似一朵白雲把蒼鷺承托起來,很有仙氣。拍攝蒼鷺飛翔,每次都有期待,希望拍出“仙踪處處”的感覺。成功非偶然,惟有不斷嘗試、把握機會、累積經驗。
在宋玉生公園拍攝鷺鳥不覺已兩個月了,我終於可以解答心中的疑問。兩隻鷺鳥是夫妻,牠們雙雙飛來,但又隨即分開,各據“有利陣地”原來是分工合作,分頭搵食。這裏是牠們的家嗎?不是,這裏是牠們的遊樂園、托兒所。未見雛鳥,為何聯想到托兒?事情是這樣的:蒼鷺每逢捉到活魚,一定在池塘邊生吞即食,直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情況有變。毛色灰白相間的成鳥銜着活魚飛往樹頂去,行為十分奇怪。過了兩天,見到一隻小蒼鷺從樹上下來,動作很生硬,落到地面,沿着池邊踱步,小心翼翼,看似在探索。謎底終於解開了,成鳥為甚麼要銜着活魚往樹上飛,原來牠要餵養雛鳥。元旦新年見到新生鷺鳥,真是喜上加喜。衷心感謝鷺鳥一家,在疫情期間帶我遊公園,讓我度過一個健康又愉快的節日。
圖/文:譚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