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輻射 到底可不可怕?
有時候在門診,遇到長期咳嗽或胸肋刺痛的病人,總免不了建議他們拍張X光胸片作檢查。有些朋友會很憂慮:拍X光片輻射大嗎?輻射會影響到健康嗎?
X線檢查,一百多年來已被廣泛運用於各類疾病的診治中,最廣泛的是骨科和呼吸科,比如肢體的骨折,有經驗的骨科醫生只需要一張X光片就可以完成一個骨折患者的診斷及出具初步處理意見。X線檢查性價比高,很容易做到,相對其他檢查又顯得價格低廉,是臨床醫學必不可少的檢查方法。
X射線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物質,當你照射X射線時不會有感覺。X線攝片就像數碼相機一樣,當按下“快門”的瞬間,一幅清晰的“照片”就已生成,只需要短短幾秒鐘,你身體裏的“小秘密”就有可能一覽無遺。
醫療中有X線輻射的檢查有:特定部位的拍片、乳腺鉬靶檢查、胸部透視、食道吞鋇、特定部位的CT、DSA(冠脈造影、通波仔或腦血管造影)等。做這些檢查,是有電離輻射的。但是只有按曝光按鈕時才有射線輻射,時間很短,一般胸部拍片曝光時間僅0.03秒左右。輻射劑量大約爲0.01到0.03mSv(X線輻射的計量單位是毫希伏mSv)。
孕婦在一般情況下不要做X線檢查(包括拍片和CT),特殊情況下,如爲診治需要、挽救生命時除外。育齡婦女和嬰幼兒在X線檢查方面並無禁忌。
其實,人們生活在自然界中,輻射無處不在,有來自宇宙的射線、地球的輻射,食物有輻射,坐飛機火車有輻射,吸煙也有輻射,玩手機玩電腦更有輻射。做一次胸部拍片就相當於過三五次安檢、坐五小時飛機、抽四五盒香煙、看一小時電視。一個人即使一年不進醫院,接受的天然輻射也有大約2mSV,大概相當於拍了一百次X光胸片。
可見,普通X線平片檢查的輻射劑量是很小的!而一次胸部CT檢查的輻射劑量約2mSv至4mSv,也不可怕。隨着技術更新,胸部CT檢查採用低劑量模式,輻射劑量可降到0.4mSv左右!並且,X線檢查只對患者的某位置進行照射,同時放射科技師也會因人而異做好射線敏感部位(甲狀腺、性腺等)的防護,這樣的雙重保險使得現在的X線和CT檢查更安全。
當然,備孕時如何處理是大家最關心的。拍X光片、做CT檢查是安全的,但對備孕期女性,常規建議接受輻射檢查三個月後才懷孕。男性備孕期也需要注意輻射防護。考慮到放射線的劑量及個體對射線敏感程度的不同,即使輻射給男性帶來的影響遠低於女性,但從優生優育的角度考慮,仍建議X線或CT檢查三個月後再備孕較爲妥當。
有些女性朋友問:胸部X線拍片檢查爲甚麼要脫衣服?X線不是已有透視作用了嗎?胸片最常用於肺炎、肺部腫瘤、氣胸、心臟病等的診斷。在日常X線胸片檢查時,放射科技師往往會讓受檢者脫掉上身衣服或更換專用檢查服,女性朋友還要把內衣脫掉。這是為了讓胸片顯示的內臟結構、比例更為清晰。另外,如果沒有脫掉衣服,萬一有一處小結節病變正好在鈕扣那處被遮住,會造成漏診,耽誤患者治療。而有的鈕扣或飾物又會干擾診斷,讓閱片者誤以為是腫物或結節。因此,一般放射科技師做檢查時都會讓受檢者摘下衣服的裝飾、金屬飾品等,還會要求脫掉上衣。這樣做是對病人負責,是爲了拍出一張清晰的圖像,讓醫師能更準確地診斷。
有朋友又問:做X線檢查需要防輻射嗎?怎麼防?
雖然X線輻射不可怕,但它總是有害的,能少則少,能免則免,所以我們還是很有必要進行輻射防護的。下面就給大家講一講防輻射措施。
一、X線檢查正當化:沒有必要就不做X線檢查,專業事交給專業人士處理,聽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檢查手段。
二、防護最優化:X射線就像手電筒的光一樣,只是照向需要檢查的部位。我們每個X線檢查室都配備了防護用品防止散射線。隨着影像設備越來越先進,生產廠家都把降低輻射劑量作爲最重要的指標。這方面,病人不用擔心。
三、最合適的輻射劑量:放射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體型、疾病、臨床需要而設置合理的曝光劑量。先進的設備也可以根據患者年齡、體重等自動設置較低的輻射劑量,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輻射劑量。
四、如果患者可以配合,放射科技師幫助患者擺好體位後,陪護人員應該退出機房,這樣就根本不會接觸到X射線。如果是嬰幼兒患者或重症患者,作爲家人、朋友還是有必要在患者身邊協助的。這時候,陪伴者要穿上鉛衣或圍上鉛圍脖、鉛裙,這樣就可以進行有效的防護。
五、在進行醫療照射檢查或治療時,受檢者與家屬應具有以下自我防護意識:
a. 在醫生開檢查單時應詢問其檢查的必要性,特別是CT檢查。
b. 檢查前,受檢者和家屬應按照醫生或者技術員指引,對不需要照射的敏感部位進行遮擋。
c. 婦女、兒童要慎用射線檢查或治療,懷孕或可能懷孕的婦女、哺乳期婦女要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如果懷孕或正在哺乳期,一定要事先告知醫務人員。
沒有人一輩子不接觸輻射,也幾乎沒有現代人一輩子不接觸醫療輻射,只要醫患雙方把握好檢查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做好必須的防護,病人的受益總會遠大於承擔的風險。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