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1月27日
第A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節慶為何要舞獅?

“採青”是舞獅精髓,具起、承、轉、合等過程,可觀性極高。

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可看見舞獅助慶,寓意喜祥。

昔日的獅頭顏色相對單一,現時則已五彩繽紛迎合表演需要。

節慶為何要舞獅?

逢年過節、神誕喜慶等,總會看見舞獅助慶。為何是舞獅子而非其他瑞獸?眾說紛紜,但最廣為人知就是民間流傳的“年獸”故事。

據說“年獸”每逢大年夜都會到處覓食蔬菜,雖不傷人畜,但令人不勝其擾,人們最終用竹篾紙料製作另一怪獸,待“年獸”出沒時舞動怪獸並敲鍋砸鐵,最終嚇得“年獸”逃之夭夭,自此當地太平盛世,五穀豐收。

驅邪鎮妖迎春接福

百姓認為這種“舞年”活動,有驅邪鎮妖、迎春接福之效,慢慢演變成春節敲鑼打鼓、舞獅拜年的習俗。

事實上,舞獅有南北之分。北獅重“形”,外形像真實的獅子;南獅重“意”,獅頭眼大、寬顴、有角,跟真實的獅子形象相去甚遠。隨着舞獅漸漸上升至藝術表演、體育競技,出現“南獅北舞”,即以南獅的外形,融入北獅的套路。

澳門的舞獅則以南獅為主,融合武術、舞蹈、音樂為一體,每頭獅子由兩人合作表演,配合鑼鼓做出各種形態動作。舞獅動作多以馬步為主,套路則有“採青”、“高台飲水”、“踩梅花樁”等,其中“採青”是舞獅的精髓,具戲劇性和故事性,可觀性極高。

列入非遺傳承國粹

舞獅富有濃厚民族色彩,表達民眾祈求平安吉祥的願望,是中華傳統文化在澳門一脈相承的重要體現。舞獅亦能體現團結精神,故凡有華人聚居之處,皆有舞獅活動,歷久不衰。今日舞獅已列入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作為專業的體育競技運動項目,在國際體壇上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文化交流。

欲知更多詳情,可立即掃碼欣賞。

2023-01-27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41134.html 1 節慶為何要舞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