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2月16日
第A11版:經濟
澳門虛擬圖書館

提升經濟 助力澳青向上流動

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是澳青成長沃土 (新華社)

提升經濟 助力澳青向上流動

習近平主席於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視察澳門時的重要講話當中,提出希望“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要更加關愛青年,為他們成長成才、施展抱負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本文根據數據與相關研究結果,提出澳門青年現時在本澳及大灣區/深合區發展所面對的基本問題與挑戰,並提出相應建議,希望助力本澳青年,提供更多元和長遠的發展出路。

澳門青年於大灣區/深合區發展所面對的問題

據二四年吳偉東與陳建新發表於《澳門研究》有關澳門青年前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跨境就業的意願研究, 結果顯示:一、深合區為澳青除本地之外的首選工作區域。在政策支持下有意願到深合區工作的比例是70.47%。最主要原因是認為深合區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澳門勞動市場的工作崗位較少和競爭激烈;以及深合區的工作生活環境更好。該研究發現,在政策支持下,隨着學歷的提升,前往深合區的意願將上升的特徵。但對於暫不考慮和無意到深合區發展的澳青,最主要原因為“路程太遠、難以照顧家庭”(26.13%)和“交通不方便”(25%),分別為首要與次要原因。

二、橫琴總體工資和福利較低,是青年到深合區發展的障礙。有67.01%受訪澳青期望在深合區的月薪可在2萬澳門元及以上。這樣的期待和現實仍有一定落差。

市場法制差異削意願

三、琴澳兩地市場環境差異,影響就業與創業意願。在創業方面,大灣區/深合區的市場環境與澳門截然不同。雖然租金及工資等營運成本或低於澳門,且市場規模巨大,但對手眾多且競爭非常激烈;加上行業種類多元,當地消費者的喜好、需求和習慣與主打旅遊的澳門差異巨大,澳青不一定可完全掌握相關情況,這也影響澳青於大灣區/深合區創業的意願。

四、澳琴兩地法制差異,影響跨境投資創業。澳門與大灣區/深合區在法制方面存在差異。澳青選擇到當地投資創業前,須對相關法律法規如公司註冊登記、租賃法規、稅務報備、勞務招聘、及五險一金等僱主義務有所了解;要對跨境資金調撥方法,及由深合區政府所提供的資助補貼等扶持措施有所認識,以便用盡用好相關扶持政策。

助力澳門青年向上流動的具體建議

一、加強關注青年就業創業,追蹤跟進並協助提升技能。

建議當局加強關注青年失業率、就業率以及薪酬情況,且長期追蹤跟進並檢視相關措施是否有助澳青上行與發展空間。以韓國為例,為提升青年畢業後的就業率,韓國大企業針對在半導體、顯示器、汽車用電池等高新科技重點領域,紛紛與大學開設定向培養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有機會畢業後直接進入合作公司工作。由於就業有保障,這種合同制學科在高校中十分受歡迎。

系列培訓促技能提升

二○年,新加坡政府和大學與相關教育機構合作,推出“新心相連”技能提升計劃,為求職者提供一系列培訓課程,助他們學習行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培訓期間,參加者每月獲政府培訓補貼,一般可覆蓋95%的學費。政府還提供職業諮詢和就業援助,幫助他們盡快就業。後來新加坡政府把“新心相連”技能提升計劃和其他類似培訓計劃整合,推出“技能創前程職業轉換計劃”。

二、提供更多實習機會,擴展大灣區深合區交換生計劃,並納入課程規劃。

建議特區政府相關部門,研究與本澳龍頭企業合作推出更多關於新興產業的實習機會和工作崗位,特別是四新產業的實習機會,供處於不同學習階段的青年參與,讓其更深入理解不同行業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及實際運作情況,汲收更多實用知識,將有助發掘自身興趣及潛能。對行業運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作出更好的生涯和職程規劃,減少職業錯配。

深化擴展交換生計劃

其次,建議特區政府與大灣區/深合區城市的教育部門合作,擴展針對澳門學生的交換生計劃。初步可為期一學期,讓澳門學生對國家的發展狀況、教育體系、社會和民生環境等,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入認識的認識,將可吸引更多澳青到大灣區/深合區發展,也能珍惜並回顧澳門的經濟發展成果。

此外,建議研究長遠把實習及交換生計劃納入課程規劃,加入考核認證作為教育改革其中一個方向,以增加澳青的應用智識和社會經驗,加強其競爭力。

三、開辦具針對性的就業和創業培訓課程,協助青年發展。

建議政府進行調查,深入研究分析現時澳青在本澳及大灣區深合區求職、就業和創業時所欠缺的技能、知識和資訊,再以目標導向方式開辦具針對性和實用性,以助提升其就業技能和創業知識,加強競爭力和滿足其就業和創業所需的培訓課程,為他們在求職、就業和創業時所面對的問題提供具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加強職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的匹配,協助青年為創新創業作更好準備,擴展其向上流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完善職教配發展所需

以西班牙為例,該國政府於二○年提出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在未來十年內逐步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提高職業教育覆蓋率。職業教育計劃更加注重以促就業為導向,新增大量數字化和新技術相關課程,例如智能製造、工業數字化維護、網絡安全與通信技術等。未來還將推出3D列印、5G和人工智能等課程。該國新的職業教育法案將此前面向學生的職業教育和面向成人的職業教育整合為一個系統,向各年齡層開放,培訓課時可累計並有專業認證。該法案強調授課與實習相結合的複合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規定在中高級職業教育課程中,企業實習部分最少佔25%。

四、加強澳門青年赴橫琴及灣區補貼。

橫琴深合區是澳門“1+4”新興產業的發展未來,鼓勵澳青到橫琴工作,在新興行業工作發展,是正常合理的方向。目前已有具體措施,但激勵措施和誘因或仍嫌不足。例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澳門青年就業暫行辦法》自二月一日起實施,澳青赴橫琴就業,有每月四千元補貼。即使有收入補貼,琴澳兩地薪酬仍有差距。以金融業為例,在澳銀行工作月薪三萬澳門元起,加上花紅獎金,收入不俗;但在橫琴就差距頗大。

另外,赴橫琴除考慮就業前景,還需考慮住房或來回通勤,生活配套、醫療社保、職場文化差異等因素。建議未來根據情況,考慮進一步提高補貼金額,例如從每月四千元提高到每月六千或八千元。

僱用補貼計劃穩就業

以韓國為例,為提升中小企業就業吸引力,政府在制訂二二年預算案時,專門設立中小企業僱用支援經費和青年就業崗位獎勵金。在中小企業就業的年輕人,可申請一個為期兩年的政府企業補助金分期儲蓄項目。

新加坡為應對○八年金融海嘯及二二年疫情引起的經濟波動,也推出僱用補貼計劃,以政府政策性額外薪資補貼,保住或支持新加坡人工作,穩定就業,降低企業人力成本,也能精準幫助本地人就業,達成政策目標。

五、更大力度引進國際企業落戶澳門及橫琴,並將僱用澳門青年列為稅務優惠加分指標。

一個地方要有足夠多的企業,才可形成產業,若只談產業發展,不談招商引資與吸引企業的工作,就容易脫離現實。

例如澳門的休企龍頭產業全球前列,是因為在之前法規和制度的支持下,有足夠多的本地與外地休企在澳門營業,才形成產業,造就大量就業和豐盈稅收。美國矽谷的高科技產業、德國的精密工業、法國的奢侈品時尚設計產業等,也是一樣的道理。

引初創高科技企落戶

早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談到深合區的目的“不是向內地挖牆腳,而是着重澳門的開放優勢以及和合作區的聯動,吸引國際資金”。因此,建議澳門與深合區鎖定對華友好且屬於四大新興產業的歐洲大型企業,爭取到深合區成立據點。在合規合法下,以金融支持手段,吸引更多初創型高科技企業到落戶深合區,尤其爭取中東、新加坡等具有實力的優質主權基金或機構投資者,投資深合區有潛力的初創企業。

此外,把僱用澳門本地人(尤其青年)列為稅務優惠加分指標。參考當年上海浦東新區作法,搭建政企面對面交流平台,實施專項招商、安商、穩商服務以及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李振國 劉丁己

2025-02-16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李振國 劉丁己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93601.html 1 提升經濟 助力澳青向上流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