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真正多邊主義 推動全球治理變革
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赴德國出席第六十一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並在“中國專場”發表致辭。慕尼黑安全會議是具有全球影響的國際戰略和安全政策年度論壇,王毅外長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秩序變革和全球規則、中歐關係、烏克蘭危機等全面闡釋了中方的立場主張。王外長的講話回應了各方關切,強調中國始終是多極體系中的確定性因素、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為當今不確定的世界提供了最大的確定性。
倡導平等相待 堅持開放共贏
放眼當今世界,多極化已成為基本趨勢。然而,對於世界大變局之下多極化進程如何發展,各國如何參與和推動,國際社會尚未形成共識。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這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主張,也是各國對多極世界的真誠期許。平等體現在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核心就是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每個國家或國家集團都能在全球化的體系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由少數國家壟斷國際事務,更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序體現在確保多極化進程穩定發展,而不會引發新的動盪。這就需要各國共同尊重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共贏,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聯合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動各國的共同發展。
發展是破解各種難題的鑰匙,多極世界應當是各國共同發展的世界。保護主義不是出路,濫加關稅沒有贏家。“脫鈎斷鏈”斷的是機遇,“小院高牆”封的是自己。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這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主張。王外長強調,應當堅持開放合作,以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來支撐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中國堅定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二○二四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百分之三十,擔當起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向世界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紅利。中國必將是多極體系中的確定性因素,將堅定做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
踐行多邊主義 彰顯中國擔當
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搞本國優先只會造成各方“多輸”。王外長指出,各方對國際規則或許有不同理解,但應當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認知,那就是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遵守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處理國際關係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設多極世界的重要基石。未來的多極世界更加需要聯合國。對於這座大廈,我們應該固本強基而不是拆樑毀柱;對於治理全球難題,應該共擔責任而不是唯利是圖;對於共同挑戰,應該團結應對而不是陣營對抗。
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呼籲各國超越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以同舟共濟的精神,呵護好人類唯一共同居住的星球,建設好命運與共的地球村。中國堅定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呼籲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堅定維護國際法治權威,從不搞例外主義,更不搞“合則用不合則棄”;切實承擔自己的國際責任,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三大全球倡議,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國際公共產品。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國際主義情懷,也體現了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傳統,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認同和支持。
堅持夥伴定位 攜手應對挑戰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相互交織,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和平穩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期待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歐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盼望中歐成為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
王外長在出席慕安會期間會見了德國、法國、西班牙、捷克、奧地利等歐洲多國外長以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強調中歐之間不存在根本利害衝突,沒有地緣政治矛盾。雙方都堅持踐行多邊主義,都主張維護聯合國核心地位,都認為應通過對話協商處理國際熱點,都反對單邊霸凌行徑。從氣候談判到人工智能治理,中歐在維護多邊框架上存在廣泛共同利益。中方始終認為歐洲是多極世界的重要一極,中歐雙方是夥伴而不是對手。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五十周年,中方願同歐方一道,堅持夥伴關係定位,加強戰略溝通與協調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中歐關係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多極化的世界是歷史的必然,也正在成為新的現實。中國將堅定做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將一如既往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龔 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