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景點周邊 盤活舊區商機
春節黃金周過後的高園街一帶仍絡繹不絕,一批批團客遊覽大三巴牌坊等地標,往返都會經過望德堂區,到塔石廣場旅遊巴停車場上落車。旅客沿途可飽覽獨特人文風景,體驗慢調的生活氣息,正是本澳旅遊的獨特魅力。
高園街的旅遊巴上落客區措施實行多年,通過限制上車地點,引導旅客在特定路線慢行,旨在減輕大三巴一帶的交通壓力,助力維護世遺核心區環境。然而,由於望德堂區路窄、上下坡,行車綿密,團客長蛇陣則幾佔了整段人行道,以致人車爭路、長幼過馬路難,不僅危及遊客和當地居民的安全,亦影響城市的旅遊形象。
綜觀團客途經的街巷,正是以望德堂區為核心的特色街區,現存多幢富特色的歐陸建築,立面保留完整,葡式碎石遍佈,縱橫交錯,葡風味濃。作為本土文化盛事的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舉辦初期仍以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命名時,就把團客所走之路作為主要巡遊路線,當時反應甚佳,既緊貼“一基地”要求,且符合“一中心”大方向,更秉持“一平台”的大原則,讓來自世界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同語種人士沉浸其中,共存交流,各有收穫。
近期有社會意見認為,不妨把新橋、下環甚至望德堂區等特色舊區,一併列入片區活化之列,旨讓各區善用豐富的文旅資源,發揮最大價值。政府宜深思實況,實事求是,加強調研。
但要打造結合民生及旅遊的優質片區,跨部門合作至關重要。在優化社區方面,應加強修繕特色樓房,改善建築外觀,並創造條件擴寬步行道,提升遊客體驗,並減少人車爭路的風險。不妨考慮在街頭設置富有社區個性、融合中葡文化的藝術裝置,既能增強街區的文化氛圍,也結合地區文化和休閒旅遊特點,透過與社區團體及中小企業界合作,鼓勵開設不同類型的特色商店,活躍商圈,吸引更多遊客進入街區“打卡”,提升望德堂區以至周邊社區的知名度,激發舊區的文旅商機,為舊區注入活水。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