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客入區 營造新消費氛圍
去年本澳經濟保持穩步復甦,但復甦不平衡,中小企面對的經營挑戰有增無減。政府宜引導中小企結合科技、顧客需求,為產品、服務轉型升級,並創設誘因鼓勵旅客進入社區消費。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本澳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升至百分之五點五,涉及金額逾五百六十億元。當中約六成即逾三百三十億元為非居民不良貸款,其中近半與內房貸款相關,這與內地樓市環境有一定關係。國家去年九月發出促進內地樓市“止跌回穩”的強烈訊號,從各個政策層面穩股市、穩樓市、振消費,受各種利好因素疊加刺激,內地經濟於第四季開始改善。
踏入二五年,國家以至地方政府持續密集出台各種穩樓市、促消費的政策,其中最有感的“以舊換新”政策範圍擴大至電子產品,甚至惠及持有回鄉證的港澳居民,結合樓價跌幅收窄、股市反覆回升等利好因素,消費信心逐步企穩。
觀乎本澳,正如行政長官岑浩輝昨日所言,本澳經濟復甦保持向好,經濟適度多元有序推進,但面對的老大難問題,須要尋求更好的改善和解決方法。政府聆聽各界意見、問計於民,做到施政惠民;同時須理順優勢、薄弱環節,以輕重緩急攻堅克服,逐步改善社會矛盾,優化經濟結構,化解發展風險。現時居民消費外流加劇,民生區“吉舖”增加,營商氣氛低迷,中小企還款能力惡化,須予重視。
國家促消費政策惠及港澳居民,進一步增加居民的消費選擇,對本澳相關行業或造成影響,但折射出居民在經濟不明朗下消費心理的變化,思維方向值得特區政府參考。
去年九月底澳門推出“全城消費大獎賞”,居民留澳消費意慾大增,刺激民生區生意,但未能吸引旅客進入社區消費。未來推出優惠政策活動,宜結合澳門宏觀發展方向、薄弱環節,除鞏固民生消費,同步思考如何藉着消費優惠,鼓勵旅客進入社區消費,長遠向社區注入新活力,營造消費氣氛,改善營商信心。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