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大灣區加力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六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合作日益深化,成果斐然。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今年將爲此開展專題調研,把“一國”之本、“兩制”之利、三地優勢結合好。
專題調研彰顯國家對大灣區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支持,通過國家層面推動,無疑為大灣區建設按下“加速鍵”。目前,大灣區的推進勢頭強勁、成效顯著,澳門作為核心城市之一,在大灣區建設中舉足輕重。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拉近澳門與香港、珠海之間的距離,三地交通往來更為便捷;“澳車北上”政策落地,為大灣區融合注入動力,粵澳兩地經濟往來日益頻繁。輕軌延伸橫琴線開通,也為琴澳往來互動提供便利,進一步提升區域交通效率。
近年來,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提速,已初步構建成“一小時生活圈”。專題調研可聚焦當前“澳車北上”、橫琴單牌車等聯通現況,適時推出針對性措施提升通關效率,研究橫琴單牌車開放至全省的可行性,進一步便利人員往來。
“軟聯通”方面,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特色。作為先行先試的示範區,橫琴深合區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有重要突破。深合區“封關”一周年,加速琴澳一體化進程。專題調研可在提升法治化水平入手,推動司法規則銜接與互鑒,加強大灣區的法治建設、訴訟機制銜接,善用三地法制優勢,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軟聯通”,以深化大灣區合作。
今年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體育盛會,也是深化三地“心聯通”的重要契機。專題調研可以此切入,研究推出更多三地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橋樑,今年獲“東亞文化之都”稱號,伴隨着“體育之城”、“演藝之都”的建設,澳門可進一步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在推動大灣區建設、區域協同發展的過程,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