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礙人士的心理健康
智力障礙是一種發展性障礙,患者的腦部功能發展遲緩,這導致他們在學習、溝通、社交和適應社會等各方面臨挑戰。儘管智力障礙患者的能力可能與常人不同,但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卻並不小,這一點常常被忽視。對於這些患者來說,學習新的技能,如綁鞋帶、煮食或使用金錢,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這使他們容易感到挫敗和缺乏自信。
他們深知自己與身邊的人有所不同,但也像常人一樣,擁有自己的興趣和夢想,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認可。他們希望在生活的不同階段追求各種目標。但由於自身能力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加上社會的競爭制度,這些目標對他們來說,常常顯得遙不可及。
對於智力障礙患者而言,像外遊、購物這些一般人認為是減壓的活動,卻可能成為他們的壓力來源。根據研究,智力障礙患者的壓力來源可以分為五個主要層面:生活環境的變化、習慣的改變、愉快的事件(如參加喜歡的活動)、不愉快的事件(例如被拒絕或責備)以及等待期間(如等待參加某個活動)。在面對這些不可控的外在環境時,缺乏對壓力來源的理解,以及情緒表達能力的不足,讓智力障礙患者更容易出現憂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並可能通過他人難以理解的行為來宣洩情緒。
智力障礙患者尋求心理專業服務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家庭成員可能缺乏對智力障礙患者心理健康的認識,或者未能及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服務。智力障礙所引發的行為問題通常需要長期的關注和家庭的配合。因此,為了幫助智力障礙患者改善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對主要照顧者進行心理衛教至關重要。這包括幫助他們了解智力障礙患者的需求(如認知、情感和行為特點),識別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學習與智力障礙患者溝通的有效方法。鼓勵家屬耐心地傾聽智力障礙患者的表達,理解他們的情感和需求,這對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幫助。
此外,智力障礙患者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大眾的態度、行為和支持息息相關。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從外觀上輕易辨識彼此的不同,但我們的內在需求實際上是相似的。社會對智力障礙患者的接納能顯著提升他們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與他人互動,體驗不同的情緒,並練習情緒調節。透過建立一個包容的社會環境,我們能夠促進智力障礙患者的成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個人目標。
胡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