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局推宗教旅遊元素融合
【本報消息】旅遊局代局長程衛東回覆議員梁鴻細關於發展信俗文化旅遊的書面質詢時稱,為積極拓展穆斯林旅客,已設有具針對性的旅遊指南,並籌備製作宣傳片,以展示本澳各樣符合穆斯林習俗的旅遊元素。
此外,與海外藝人合作進行推廣,舉辦旅遊推介會分享在澳門的宗教旅遊行程等。局方亦着重加強旅遊從業員的培訓,以便因應不同旅客的文化、宗教信仰、習慣及特別需求,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展非遺文化魅力
另一方面,文化局已先後將三十七個澳門傳統宗教實踐、禮儀及節慶項目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並成功推動包括魚行醉龍節、澳門媽祖信俗、澳門哪吒信俗、澳門土地信俗等四個項目申報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文化局亦與傳承團體合作設立“大三巴哪吒展館”,舉辦“福地祥凝──澳門土地信俗”專題展、“非遺零距離”、“文化導賞遊”、“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活動,以及為世遺廟宇教堂製作VR導覽,出版文遺宣傳小冊子,藉此展現澳門傳統非遺文化魅力。
助旅客進各社區
文化發展基金則推出多個專項資助,為非牟利團體舉辦傳統節慶活動,以及為社會各界運用非遺元素開發多元文化旅遊產品提供支持。此外,特區政府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活化歷史片區,全力支持社會各界深入挖掘和利用澳門歷史文化,包括非遺、節慶等元素,在片區內開發更多具澳門特色的文旅項目,吸引居民和旅客走進不同社區,感受澳門獨特的非遺文化,並為社會參與非遺的傳承和創新,促進與文創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至於會否在石排灣區、“東區─2”等地劃撥一定土地作宗教場所建設(如土神壇等小型建築)?程衛東引述土地工務局表示,宗教設施是社區性的公用設施,如教堂、寺廟、修道院等,分散於澳門各社區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提出在詳細規劃階段時,應尊重及考慮現有宗教設施進行規劃,傳承多元宗教文化及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特區政府在開展各分區詳細規劃時,會基於社區現狀和發展需要,綜合參考相關部門及社會意見,作出研究和考量。
程衛東又提到,政府一向支持民間團體舉辦更多展現澳門中西薈萃文化特色的活動及主動開展廣泛的國際人文交往,包括支持舉辦“千里同風——澳門六宗教文化及文物展”、“澳門六宗教音樂欣賞會”,以展現澳門多元共融的宗教文化特色,充實澳門“一基地”文化內涵,深化文明交流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