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失業問題原因及對策建議
一、澳門失業問題概述
澳門總體失業率近年來長期徘徊在百分之二左右,居民失業率在百分之二點五左右,隨着經濟環境和季節等因素,略有起伏。如果以國際標準來看,已經算是非常低。比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二○二四年的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九。而澳門在一九九九年回歸時失業率也曾經高達百分之六。
盡管如此,也總是有七千左右的居民處於失業狀態,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一下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失業。坊間有議論說是太多的外僱導致本地居民失業,讓我們根據統計局的調查數據來一探究竟吧。
二、澳門居民失業的原因
統計局二○二四年第四季度的就業調查表明,澳門居民失業的主要原因為“私人或家庭理由”(百分之四十五點三),其次是“臨時性工作完結/合約完成”(百分之十五點四),第三是“公司結業”(百分之十二點七),第四是“不滿意工作條件”(百分之十二),第五是“被解僱”(百分之十一點二),第六是“其他”(百分之三點五)。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失業與外僱至少沒有直接聯繫。當然政府近年來越來越嚴格的外僱管控措施,在具體實施中是否還有改善空間,仍值得討論,但居民失業的主要原因是“私人或家庭理由”已經是權威調查所證實。
事實上,澳門以本地居民的有限勞動力,是遠遠無法應對近四千萬遊客,外僱不僅是有益的補充,更是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應該採取一人一策的針對性措施解決失業問題
上述調查數據表明澳門居民的失業問題不僅受經濟因素影響,還受到個人和家庭情況的顯著影響。這也提醒當局,應對失業問題,除耳熟能詳的優化經濟結構、加強就業支援、完善外僱政策、推動區域合作,以及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等措施以外,可能還需要更精細化的管理,能否建立一人一檔,實行一人一策?也許只有採取能有效解決個人或家庭具體問題的更針對性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更大程度解決失業問題。
澳門學者同盟監事長 李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