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關嶺魚龍人工搬運入科學館
三疊紀動物特展下月推VR體驗
【本報消息】澳門科學館“古特提斯洋精靈——中國三疊紀海洋爬行動物”特備展覽昨日揭幕。科學館教育及展品總監梁思聰表示,此次展覽聚焦比恐龍更早的古生物,展品均為貴州海洋爬行動物化石。
AI助力考古科普
梁思聰受訪稱,選擇貴州化石作為展覽主題,源於貴州地質條件獨特,擁有世界罕有、完整且大量化石資源,部分化石極為罕見,難得一見。在澳門,此前大規模的真化石展覽較少,使得本次展覽更具吸引力和獨特性。
在科普教育方面,展覽將科普計劃與教育指南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體驗。展覽期間,還將推出一系列教學活動,借助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手段助力考古科普。同時,科學館還計劃開展教師培訓、古生物知識普及活動,並邀請專業繪圖師舉辦講座和工作坊。針對不同年齡層,特別設計了積木拼古生物骨骼、科普劇等趣味活動,豐富觀眾參觀體驗。
容納八人同時參與
有傳媒問及展場內VR展區特色,梁思聰透露,今年五月中旬將推出大空間VR體驗項目,可容納約八人同時參與。該項目精心設計了合理的動線,避免參觀者之間發生衝撞。體驗過程中,古生物將被融入VR世界,充滿互動性,為居民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未來科學館計劃增加更多此類互動內容,提升展覽的趣味性與吸引力。
此外,本次展覽將通過融合繪本故事,在知識科普、科學家故事講述和活動體驗之間尋求平衡,向居民講述中國考古工作的艱辛歷程和故事,讓觀眾在欣賞遠古化石的同時,感受中國考古學家的奉獻精神。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正高級工程師朱和書受訪直言,此次展出數十件精美且具高科學價值的實體化石,在運輸、包裝、布展都嚴格依規操作,整體化石保護良好。其中梁氏關嶺魚龍體長近十米、重約兩噸,由於室內空間狹小,無法用機械設備搬運,經澳門科學館組織二十多人人工搬運,成功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