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交通配套活化荔枝碗
荔枝碗船廠片區活化工作持續推進,為路環增添新的文旅活力。自部分地段開放以來,吸引眾多居民及旅客慕名一遊。交通配套短板即時浮現,周邊泊車位緊張、公共交通接駁不便等,成為制約片區發展的瓶頸。
路環舊市區原本停車空間有限,荔枝碗船廠片區活化後人氣上升,車流量增加,現有泊車位遠不能滿足需求。每逢周末及假期,不少駕車前往的居民為找車位大費周張。目前船廠片區附近的停車難題突出,周邊僅聯生圓形地停車場提供不足二百個私家車位及百餘個電單車位。更為不便的是,從停車場步行至船廠片區約十五分鐘距離,沿途缺乏遮陽擋雨設施,面對盛夏酷暑或驟雨來襲,對拖家帶口的家庭、行動不便者,以及習慣“車到門口”的居民而言更艱難,部分人無奈違泊,加劇交通亂象。
要破解停車難題,首先要充分發掘片區周邊土地資源。近日政府提出計劃把原路環飛鷹訓練基地興建臨時停車場,預計可提供不少於七十個私家車及電單車位。雖數量不多,但有助緩解路環市區停車壓力,且選址與路環地區整體活化規劃相輔相成。建議政府收集路環居民及駕駛者的意見,合理設計停車位數量和佈局,如推行半小時收費模式,提升流動率和使用率。同時可考慮引入便民接駁車服務。如聯生圓形地停車場和船廠片區之間,定時往返運行小型接駁車,方便遊人往返。
片區活化不僅是空間改動,更是對居民與旅客需求的回應。此前有不少居民、旅客及社團就周邊交通配套提出多項意見,有建議節假日開通串聯益隆炮竹廠、荔枝碗船廠、媽閣廟及鄭家大屋等重要景點的巴士路線,深化文旅聯動;亦有建議在保留路環特色風貌的前提下,研究輕軌石排灣線延伸至荔枝碗、田畔街一帶,通過強化大眾運輸,減輕路面交通壓力。
荔枝碗船廠片區活化意義大,完善的交通配套是片區成功活化的前提。期望當局定期收集居民及旅客的意見,動態調整交通方案,如根據淡旺季客流變化靈活調配巴士資源,科學規劃周邊臨時停車空間等,讓居民和旅客能更便捷地感受工業遺址的獨特魅力。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