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敬一代人——還原40年代澳門的家與國
總制片人、湖南和光傳媒董事長鄒鵬表示《風與潮》以真實歷史爲根基,不惜成本還原澳門“孤島時期”的人文風貌與家國情懷。湖南素來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湖南和光傳媒長期立足湖湘,深耕重大主旋律題材,生産製作了《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恰同學少年》《長沙保衛戰》《毛澤東》《共産黨人劉少奇》《天下同心》等一大批産生深遠社會影響力的優秀作品,《風與潮》是目前爲止公司資金投入規模最大的一部作品。
愛奇藝副總裁,緑眼睛工作室總制片人梁仁紅同樣深感這部劇所具有的歷史厚度、史詩品格在今天這個時代很難得,希望它成爲當代年輕人喜歡的一部劇,也始終在工作中盡己所能地將這部劇製作成爲時代的精品,這樣才對得起那一代人,對得起那一段歷史。
在拍攝中,美術指導王剛帶領團隊重點打造了"港澳碼頭"主場景。該場景全長110米,寬60多米,其中35米懸空延伸至海面,實景搭建面臨潮汐每日落差超兩米,施工難度極大,期間還經歷台風衝擊,但最終順利完成建設。
服裝造型指導易小雅深入考據,多次赴澳門海事博物館搜集資料,當獲悉一位二戰實物收藏家後,她專程前往拜訪並收購了不少衣物,如風衣、皮夾克、帽飾等。全劇服裝總量超5000套,設計手稿超百張,動用了120餘人的造型團隊。
該劇横跨澳門、香港和内地三地叙事,如何通過視覺語言清晰呈現不同地域的戰時風貌,是攝影指導李博的核心課題。面對“香港大轟炸”的夜戲,他以燭光、黑暗和無電狀態下的冷寂質感,塑造淪陷期的壓抑窒息。攝影組與美術組緊密協作,力求全劇從建築色彩到内景細節,共同構建一個既真實又充滿戲劇張力的視覺世界。
所有品質大劇無不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過程,鄒鵬坦言這部劇也不例外,但得益於總局、央視、愛奇藝,以及澳門、廣東、湖南多地各部門在政策、資源與跨域協作方面的大力支持,集合多方力量,最終完成製作。“我們不僅是在拍一部劇,更是在完成一部承載文化與情感傳承的作品,《風與潮》展現的是中國人的血肉情感——愛家、愛國、講信義、有格局。這正是我們希望傳遞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