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印尼合作中的澳門擔當與戰略路徑
前 言
二○二四年十二月,在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澳門,出席慶祝大會暨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並發表講話,提出“三點期許”、“四點希望”,為澳門發展擘畫藍圖。他強調,澳門要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發揮獨特優勢,這既是對“一國兩制”的肯定,也賦予其服務國家戰略的新使命。行政長官岑浩輝在施政報告中積極回應,提出以澳門為中心的“北上、南下、西進、東拓”發展戰略,其中“南下”聚焦拓展東南亞、南亞,聯動東北亞,凸顯澳門作為“精準聯繫人”的角色。在此戰略下,澳門憑藉中西文化交融、開放制度、優越區位及中葡平台經驗,能在中國與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合作中發揮橋樑作用,服務國家與印尼發展需求,推動自身經濟適度多元,擔當新時代戰略功能。
一、印尼的戰略價值、關鍵支點與合作契機
二○二五年,恰逢中印尼建交七十五周年,印尼迎來建國八十周年。作為東南亞人口(全球第四)大國和幅員遼闊(全球第十五)的國家,印尼的崛起成為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關鍵樞紐。中印尼同為發展中大國和新興經濟體,發展願景相似。當前,中國正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二○三五年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印尼也在探索自身現代化道路,根據“二○四五年黃金印尼”願景,到建國一百周年時,其GDP預計達7.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中印尼合作戰略目標的價值,可從三維度深入剖析:
(一)資源稟賦與市場潛力
印尼人口約2.8億,有超1.7萬個島嶼。二○二四年GDP總量達1.4萬億美元,人均近5,000美元,屬中等收入國家,佔全球經濟總量1.3%。印尼資源富足,鎳儲量全球第一,佔40%至45%;錫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二;是全球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和煤炭出口國,煤炭出口佔比達54%,銅、鋁等礦產及煤炭、天然氣自給率均為100%。
當下,印尼工業化提速,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大,如北爪哇海岸“超級海堤”工程預計總投資800億美元。中印尼經濟互補,中國在印尼建成10多個經貿合作區,二○二四年雙邊貿易額近1,500億美元,中國連續十一年是其最大交易夥伴、八年位列前三大外資來源國。中國可為印尼工業化提供設備等支援,印尼則提供資源與市場,雙方基建合作成果多,還推進“區域綜合經濟走廊”等建設。由此可見,澳門作為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的落戶點,可發揮“中葡平台”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印尼的基建提供關鍵支撐。
(二)地緣政治平衡術
作為金磚新成員與不結盟運動發起國,印尼以“獨立自主”為外交基石,走出平衡外交獨特路徑。普拉博沃政府將中國作為上任後首訪國,升級中印尼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把“四輪驅動”合作框架升級為含安全合作的“五大支柱”體系,體現務實外交考量。此調整回應地區安全變化,暗示其傳統平衡策略正結構性轉型。對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澳門來說,印尼獨立外交姿態是構建區域穩定的“緩衝墊”,澳門可憑“一國兩制”與中葡文化特色,打造非政治化經貿平台,在中印尼關係中發揮潤滑作用,在第三方市場合作、數字貨幣結算、電商標準互認等領域先行先試,為兩國規避地緣風險提供方案,也為自身金融服務平台建設注入新動能。
(三)RCEP與“全球南方”的交匯點
印尼是東南亞重要經濟體,在區域經濟合作中作用關鍵,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東盟全面復甦框架》重要成員。東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佔中國外貿總值15.9%,凸顯區域經濟一體化活力。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所在地澳門,可憑“一國兩制”優勢,深化機制性合作推動“軟聯通”,為區域產業鏈融合注入新動能。澳門可發揮國際貿易、法律調解、職業技術認證等專業服務優勢,聯合中印尼商務、貿易部門,在服務貿易等重點領域開展標準互認試點,建立對話機制推動規則對接。同時,借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優勢,探索“澳門接單、橫琴生產、印尼組裝”新模式,形成協同發展格局,助力區域經濟復甦。
二、澳門發揮平台作用助推中印尼合作邁向新台階
澳門憑藉區位與制度優勢,在中國式現代化與印尼戰略合作中發揮重要平台作用。作為“一國兩制”實踐地,澳門是中國與葡語國家、東南亞國家務實合作的重要紐帶。澳門與印尼往來密切,有眾多歸僑,有商業與親情基礎,澳門推動中印尼合作可聚焦經貿、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三大領域︰
(一)搭建葡語國家產品進口與印尼出口的經貿橋樑
澳門優勢顯著,有“澳門歷史城區”等世界文化遺產,還有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音樂節等吸引全球目光。澳門是全球福布斯五星級酒店最多的城市,有四十八家米其林餐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面對每年三千萬人次旅客紅利,如何讓印尼特色商品在澳首發並輻射大灣區市場,是值得探索的新路徑。印尼人口眾多,預計二○四五年達3.24億,10至35%的職業稅、最低工資為3,000元人民幣和14個月工資,22%企業所得稅,消費和企業發展潛力巨大。葡語國家產品若借澳門平台深入印尼市場,將開啟新增長篇章,印尼以地標性購物中心作為主要消費場景,包括雅加達的Grand Indonesia、GandariaCity、Central Park Mall等是拓展業務的理想舞台。
(二)搶灘數字經濟新藍海
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稱,數字經濟是推動澳門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政府鼓勵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化數字金融創新,推進數字澳門元應用。二○二五年啟動“澳門數字經濟統計框架及編制方法”相關研究,為精準施政提供科學數據支撐。澳門憑藉制度優勢及大灣區定位,在橫琴試點數據跨境流動、跨境金融監管創新等政策,開闢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空間。印尼數字經濟市場發展迅速,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率分別達八成及九成之高,年輕消費者增多,預計二○二五年電商市場規模近千億美元。印尼本土支付生態獨特,大型企業普遍採用Visa、Mastercard
等國際支付系統,街邊攤販等小微商戶既不接受現金也無法使用國際信用卡,僅支持QRIS二維碼支付,該系統於今年八月十七日首次拓展至日本市場。
面對新興業態潛力,已有印尼企業借廣東短劇製作資源飛地深耕印尼青年市場。澳門可把握印尼數字經濟發展黃金窗口期,通過“數字澳門元+數字人民幣+數字印尼盾”三幣聯動機制輸出數字基建技術,同時善用印尼作為澳門第四大國際客源國及第七大客源市場的區位優勢,如印尼中華總商會、印尼華裔總會的領導層經常往來印尼和澳門,印尼廣肇總會和印尼廣東社團聯合總會的領導層祖籍新會,這些重要基礎有助於澳門構建覆蓋中印尼17億人口的數字經濟生態圈。
(三)找準澳門在印尼可持續發展議題的切入點
印尼加速可持續發展佈局,澳門可依託綠色金融等先發優勢,從三大維度深化合作:一是綠色金融互聯互通,借助澳門發行綠債經驗,與印尼主權財富基金Danantara共建跨境平台,支持地熱、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為印尼中小微企業提供綠色信貸,助力其實現二○三○年減排31.89%的目標;二是可持續產業鏈協作,針對印尼汽車及關鍵礦產加工產業,澳門協調內地車企與印尼鎳礦企業全鏈條合作,推動共建聯合實驗室攻關技術,目前Grab和Gojek已成為印尼民生重要的衣食住行應用程式;三是ESG治理能力建設,依託澳門已在海外上市企業所實施的ESG資訊披露制度,為印尼企業定制可持續發展報告範本,引入中國或歐洲認證機構助其獲取國際資質。值得注意的是,澳門在歷史城區保護中積累的“微改造”經驗可與印尼生態保育和文旅需求結合開發旅遊產品。此外,針對印尼《公司法》規定,澳門金融機構為印尼提供“可持續發展掛鈎貸款”的創新產品,將融資利率與印尼企業碳減排績效、社區教育投入等指標掛鈎。這一系列佈局回應了印尼需求,也為澳門構建“中葡+東盟”綠色合作網絡、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開闢新路徑。
結 語
澳門與印尼之間的合作已初顯成效,綻放勃勃生機。近年來,雙方在經貿投資、旅遊會展以及人文交流等多個關鍵領域不斷深化合作,為未來更廣闊的合作前景奠定了堅實而穩固的基石。隨着直航航線的相繼開通及往來手續的日益簡化,兩地之間的人員往來愈發頻繁,彼此間的了解與友誼也在不斷加深。
然而,在積極推進中國與印尼合作的過程中,澳門也面臨着地緣政治格局的複雜性、文化差異的多樣性,以及規則對接的挑戰等現實問題。為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必須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合作原則,通過制度創新來突破合作瓶頸,通過產業深耕來夯實合作基礎,通過平台賦能來提升合作能級與層次。同時,爭取免簽證政策應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目前印尼政府已對中國(大陸)公民實行赴印尼旅遊落地簽證政策,香港居民更可享受30天免簽證的便利待遇,相比之下,澳門居民則需預先辦理簽證手續,且線上審批時間至少需要五個工作日,若在辦理簽證時選擇國籍為“中國”而非明確標註“澳門”,將面臨無法登機及通關的困境,已有不少澳門居民因此遭遇簽證問題,無疑給兩地人員的往來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展望未來,澳門將繼續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精神,不斷完善合作機制,積極拓展合作領域,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印尼市場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增量場”,更是中國深化與“全球南方”國家合作的“試驗田”,蘊含着無限潛力和可能性。通過持續推動制度創新、深化產業合作、強化平台建設,澳門有望實現從“中葡平台”向“全球樞紐”的華麗蛻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充分展現“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與廣闊前景。
澳門學者同盟副會長、博士智庫主席 鄧偉強
印尼根塔拉研究院戰略傳播與研究總監 陳姝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