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中相遇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我媽媽在重慶,那年她九歲。
媽媽記得這一天炮聲連天,大人只道是日本人又打來了。媽媽的外公從外面探聽消息回來,興奮不已,說街上放鞭炮呢,日本人戰敗了,投降了!
一九三八年媽媽一家從武漢遷居重慶。她的二姨和三姨都嫁給國民黨將領,七年的重慶生活,相對普通人家,算是安穩。
此後,家族四散,各人在大時代洪流中掙扎求存。
二○一五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海峽兩岸同時給蘇祖馨頒發抗日勳章,以表彰蘇祖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功績。
蘇祖馨是媽媽的二姨父,字馥甫,廣西容縣人。一九○九年底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堂,與白崇禧、黃紹竑、夏威等人同學。蘇祖馨曾為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統一廣西立下戰功。廣西桂軍一脈,素以能征善戰得名。
抗日戰爭爆發後,廣西新成立三十一軍,蘇祖馨任該軍第一百三十五師中將師長。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蘇祖馨以戰功顯赫升任第三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四十八軍軍長。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蘇任安徽安慶地區受降官並主持受降事宜。
媽媽說住處的閣樓上堆滿了戰利品,家裡的丫頭都跑到閣樓上拿汽水喝。這是一個孩子對於勝利的記憶。憑着這些隻言片語,我後來是在書中和這個家族中人“相遇”。
媽媽的三姨父王伯楚,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陝西人,文武兼備,尤擅書法。國共內戰,大批人員撤往台灣。一家人在途中走散,等不來家人的三姨父,乘最後一班機自重慶飛赴台灣。
香港姨媽說,曾在台北桃園機場見過王伯楚的墨寶。
我在《火種》中讀到:黃埔軍校一期招生,十一個高中畢業的陝西娃,錯過了考期,于右任親自寫信給有關方面通融,讓他們參加考試,最終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這批陝西娃中有王伯楚,還有更為人所知的杜聿明。(二之一)
穆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