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宣改名有段故
藝人慣用藝名不是新鮮事,只因有些藝人的本名太過俗套平庸,又或希望可以藉藝名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正如本名劉福榮的劉德華,及本名吳志強的吳鎮宇都是例子。
不過黎萱改用藝名黎宣另有原因,在一九八三年,黎宣丈夫高宏來港前半年,其時她正在麗的拍攝劇集《浮生三記》,在一次記者探班時表示自己會改用藝名黎宣。其時她曾解釋“萱”字有萱草忘憂的含義,而“萱”字在普通話中跟“宣”字同音,她的家人好友亦一向稱呼她做“阿宣”。但當來到香港時,發現許多港人都將她的“萱”讀作粵音“圈”,令她極不習慣,而且也遇過些不認識或剛認識的人總愛問她究竟是“黎宣”還是“黎萱”,令她覺得啼笑皆非,便有改名的念頭。
黎宣請教過一些姓名學家,在計算過她的姓名筆劃後,向她建議共廿四筆劃的“黎宣”比原本的“黎萱”更適合,不論在生活及工作都會較為順利。在經過深思熟慮後,黎萱終改名為黎宣。也不知是否因為改名的影響,黎宣之後在麗的拍攝劇集一直順利,工作量也很多,在港拍攝了電影《開心鬼》,再之後過檔到TVB後,不管是《真情》中的阿家,又或是《大時代》中的賤婆婆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黎宣走了,夜雖深,但她的形象依舊在熒幕中溫暖人心。願她的溫潤熒幕形象,可以一直被觀眾銘記。
娛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