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9月13日
第B04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美是否從“九 · 一一”事件汲取教訓?

美是否從“九 · 一一”事件汲取教訓?

據香港中通社消息:二十四年前的今天,“九 · 一一”恐怖襲擊震撼全球,導致近三千人喪生,促使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重塑中東格局。然而,時至今日,美國的中東策略不僅未緩解地區緊張,反而加劇地緣衝突。而在今年“九 · 一一”前夕,以色列對卡塔爾的襲擊事件,更凸顯美國在其中東盟友政策上的尷尬處境。與二十四年前相比,美國如今不僅在中東樹敵,還捲入俄烏衝突、南海及台海爭端,全球對抗態勢更為嚴峻。這不禁令人疑問:美國是否從“九 · 一一”中汲取教訓?

“九 · 一一”事件後,美國以反恐為名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推翻塔利班與薩達姆政權,但這導致中東長期動盪,滋生更多極端組織如伊斯蘭國。二十四年後,美國的中東政策仍以支持以色列為核心,卻引發更大爭議,特別在二○二三年加沙衝突後,以色列在美國的縱容下,甚至將戰火擴散至周邊國家。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美國直接參與了空襲伊朗的三處核設施,矛盾加劇。專家指出,這種政策延續“九 · 一一”後的“單邊主義”,忽略地區穩定,導致緊張局面超過以往。

最新事件是以色列於九月九日對卡塔爾首都多哈發動空襲,目標為哈馬斯領導人。美國雖極力撇清關係,以色列亦迅速承認責任,但仍存在不少質疑聲,例如卡塔爾的愛國者防空系統由美國提供,為何在襲擊時未啟動?故外界一般相信襲擊是得到美國默許。以色列的襲擊,也被指是其在中東採取“擴張主義”與“將恐怖主義作為國家政策”的明確證據。

美在全球挑起矛盾

與二十四年前不同,如今美國的對抗不僅限於中東。“九 · 一一”後的反恐戰爭雖結束阿富汗佔領,但美國轉向“大國競爭”,在全球範圍內挑起矛盾,嚴峻程度遠超以往。

在俄烏衝突中,美國扮演關鍵角色,提供軍事援助,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在南海與台海,美國政策更具挑釁性。近年,美國加強南海軍事存在,視菲律賓為“節點”,挑釁中國。對台灣,美國提供軍售與安全保證,特朗普更曾被稱為“全力以赴武裝台灣”的總統。

美政治極端化嚴重

美國不僅面臨外部危險,其內部政治極端化也嚴重威脅國家安全。“九 · 一一”事件本應促使美國加強國內團結與反恐防範,但近年來,黨派分裂與政治暴力事件頻發,顯示社會撕裂加劇。去年七月,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競選集會上遭槍擊,雖然逃過一劫僅受輕傷,但此事件被視為政治極端化的象徵。事隔一年後,也就在“九 · 一一”前夕,特朗普盟友、保守派活動家柯克十日在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特朗普形容事件是“美國的黑暗時刻”。

內部分裂最大隱患

這些事件反映出美國國內極端化趨勢:左翼與右翼互指對方煽動暴力,導致社會不穩加劇。分析人士指出,這與“九 · 一一”後的“團結反恐”精神相悖,內部分裂已成為美國安全的“隱形炸彈”,若不解決,可能引發更大危機。

“九 · 一一”的陰影二十四年來不僅沒有揮去,美國如今在國內外面臨的恐襲威脅似乎變得更嚴峻,世界安全也變得岌岌可危。

2025-09-13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34268.html 1 美是否從“九 · 一一”事件汲取教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