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英雄回家 暖億萬人心
七十多年前,十四萬志願軍烈士埋骨他鄉,用血肉之軀築起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七十多年後,運20帶着國產戰機的威武之氣,讓英雄的忠魂重歸故土。
本月十日,中國空軍一架運20大型運輸機從華中某機場騰空而起,執行第十二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接運任務。這架曾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抗戰勝利八十周年閱兵檢閱的“鯤鵬”,此次肩負特殊使命——迎接三十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十二日,韓方在仁川國際機場正式移交,中國迎回第十二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並在瀋陽桃仙機場舉行迎回儀式。運20載着烈士遺骸穿越雲層,四架殲20戰機全程護航,完成跨越七十年的歸鄉之旅。
瀋陽,這座城市曾是抗美援朝的後方、支援戰場的前線。緬懷英烈,崇尚英雄,是瀋陽這座城市七十多年不變的傳統。隨着“英雄回家”進入倒計時,瀋陽整座城市早早已在準備和等待……從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二十九點七公里的歸途設置國旗近三千五百面,三十五處戶外電子屏打出“山河銘記 英雄回家”等字樣,靜候英雄回家。
自二○一四年至二○二三年,中韓兩國已成功交接了十一批共九百八十一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截至目前,中國已通過十二次交接,迎回一千○十一位烈士,其中廿八位成功確認身份、找到親人。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五周年,值此特殊時節,此次活動含義深遠。縱然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但不變的是以國之名、最高禮遇,和全國人民對先烈的致敬。此次任務中,中國空軍首次公開採用“運20+殲20”的組合執行烈士遺骸接運任務,展現了國家對英雄的最高敬意和最深沉緬懷,在中國空軍歷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殲2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代表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選擇最先進的戰機為烈士遺骸護航,體現了國家對抗美援朝烈士的最高禮遇和尊重。空軍新聞發言人謝鵬大校表示,這種安排寄託着空軍官兵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真摯情感。用最先進的裝備迎接英雄回家,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的啟示。
中國空軍為此次任務專門設計了接運任務標識,這個標識富含象徵意義和情感內涵。標識由運20和殲20飛機側影、志願軍戰士雕塑圖案等元素組成,並配有“英雄回家二○二五”字樣。這些設計共同傳達着對英雄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我們一直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那十九萬七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護航行動不僅是一種軍事儀式,更是一種國家象徵。它向世人宣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國家永遠不會忘記那些為國家和民族犧牲的英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