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11月16日
第A12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鴨涌河兩岸新景象

鴨涌河兩岸新景象

一段鴨涌河水質改善的新聞報道,吸引了老居民關注。過去,青洲區鴨涌河公園(孫中山紀念公園)受到大眾歡迎,居民經常到公園休閒或晨運。至於鴨涌河兩旁地方,由於河涌附近是邊境地帶,列為禁區,那是一般居民很少去的地方。

筆者找到了一張約於三十年前拍攝的關閘與珠海邊檢大樓的舊照片(上圖) ,當年的珠澳兩地邊境情况相當簡樸,綠樹環繞,今昔比對,頗有趣味。小屋旁邊一小段鴨涌河,水體混濁呈淡黑色,矮矮的圍網,算是分隔兩地的邊界吧!與今天珠海宏大的邊檢大樓,以及澳門外形流線型邊檢樓比較,確實有天壤之別。旁邊的關閘門樓,雖然已失去檢查過關的功能,卻成為歷史記載的陳列紀念建築物。雖然,有關這座凱旋式的關閘門樓更久遠的故事,我們都不清楚,但是,在開放改革初期,關閘門樓後面是一處“三不管”地帶。這裡曾經是一個“加衣卸裝”的地方,“走水客”曾經蹲在一角,檢視這一趟“走水獲利”多少;最有“正能量”的事情,那就是在這“三不管”地帶,街坊工會團體,組成義工人員,為澳門居民辦理前往合羅山掃墓,為居民填寫“回鄉介紹書”的日子。

過去,鴨涌河旁邊原有一座垃圾堆填的山頭,污水透過泥土,滲進鴨涌河,造成河水污染。鴨涌河是澳門與珠海的界河,長期缺乏活水流動,早年受河道惡臭、死魚等問題困擾社區。據消息報道,約於三年前,市政署首次將鴨涌河澳門一側的水體治理、河岸綠化養護及設施工作交由珠海市水務局負責。雙方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力,推動鴨涌河水質從“問題河”轉變為穩定達到Ⅲ類以上—實現“一河兩岸”親水生態景觀長廊的蛻變。

今天,鴨涌河不獨改變了河道水質,附近土地增建了青茂口岸,減輕關閘拱北旅客人流壓力,興建了城軌,容納大量旅客活動的廣場,興建一系列樓群。鴨涌河畔的青洲區,增建了休憩區,優化區內生活環境。擾攘經年的燃料中途倉問題,已遷離青洲區。日前,新的燃料中途倉,已在港珠澳大橋邊檢大馬路落地營運。解决了青洲區長期存在安全隱患,居民安居樂業。

唐 嘉

2025-11-16 唐 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46119.html 1 鴨涌河兩岸新景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