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
第B03版:體育

來澳葡人“咸佩刀”

來澳葡人“咸佩刀”

“時刻準備用寶劍來爭光的人”,正是東來葡萄牙貴族“騎士精神”的表現。澳門開埠不久,當時遊澳門的葉權即有如下記載:“(佛郎機人)隨四五黑奴,持大劍棒長劍。劍之鐵軟而可屈,縱則復伸”。

屈大均記載的葡萄牙人則是:“人以黑氈為帽,……腰帶長刀,刀尾拖地數寸,劃石作聲。”

龔翔麟的記錄稍有不同,稱葡萄牙人:“腰佩長刀,刀着地尺許”。

吳歷所見葡人佩劍則是:“腰間橫長短二劍”。

印光任、張汝霖的《澳門記略》亦稱葡萄牙人:“人咸佩刀,刀尾曳地”

清初張穆《番刀》詩更用專門詩篇來吟詠澳葡人之刀:“西洋多寶鐵,玉室紫金鎪。影動懸秋水,神寒哭髑髏。無情隨馬甲,高價重貂裘。可惜雄心日,相逢已白頭”。

《皇清職貢圖》中保留的葡萄牙人畫像其腰間也是斜掛一長佩劍。

湯開建認為,中國文獻中如此之多關於葡人佩劍、長刀的記錄,可以反映當時的葡萄牙人已將他們的擊劍術帶進了澳門。龐尚鵬記錄的澳門稱“劍芒耀日”,張穆《番刀》詩所稱:“影動懸秋水,神寒哭髑髏”,均應是葡萄牙人擊劍活動的生動描寫。擊劍是騎士們最基本的軍事訓練項目,因此,來澳門的葡萄牙人“人咸佩刀”。可以反映擊劍應是當時來澳門葡萄牙人的最常見的軍事體育活動。

(漫話澳門體育 · 十一)

賈大廚

2019-10-13 賈大廚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867.html 1 來澳葡人“咸佩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