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
第C09版:新園地

(海外寄柬)湮沒的足跡

湮沒的足跡

從來不喜繁華,每年回澳,絕少漫步金光大道,也不涉足娛樂場所。反而獨愛留連窄街陋巷,尋找昔日走過的足跡。

舊居大雜院已成高樓,唯陋巷石礐仍在,土地公依舊;麻子街平房盡去,樸素氛圍不變,土地廟依然旌旗獵獵;十月初五街蘭香閣,仍可嘆一盎兩件;南屏雅叙菠蘿油,仍留齒頰新鮮。至於上學之路,老榕盡去,天橋飛越,還好幾間殘破別墅倖存。澳門處處舊貌變新顏,但覆地翻天背後,總遺留一鱗半爪,能讓我緬懷依稀的回憶。

可是,當邁進沙梨頭林茂塘一帶,令我瞠目結舌,周遭全是拔地參天的高樓。這裏究竟是甚麼地方?如此陌生。昔日那一湖墨黑污臭的河水呢,那些高腳木屋群呢?那一條條參錯窄狹的木板棧道呢?物換星移,面目全非,一點痕跡也不留,半點印象也沒有。

我雖不是原居民,但當年曾跨下灘邊,追蟛蜞釣蚯蚓;曾與友伴穿行木棧道,問苦訪貧;林茂塘大火,更曾自告奮勇,幫消防員拉救火喉。這個曾是低層居民聚居的龐大社區,是澳門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如今竟被堆土填陸,灰飛煙滅。

此外,林茂塘水上木屋是東南亞罕有的環境建築群,只有泰國水上街市與馬來西亞檳城的姓氏橋可相媲美,上述兩處已成世界著名的風景名勝,每年吸引千萬遊客造訪。旅遊局不是慨嘆景點太單調,要把遊客引進社區嗎?那為何以前捉到鹿不懂脫角?把這獨特的社區景觀完全放棄?

或許,城市總體規劃方案,非小市民所能理解,或者,城市現代化比保留歷史,是更為長遠的考量;或者,收地建樓獲取的利潤遠高於我們的想像。填平林茂塘,當有千百個理由。只有懷舊的人,才會留戀過去。

沈思恆

2019-10-13 沈思恆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988.html 1 (海外寄柬)湮沒的足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