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廿四小時開放可消人龍
讀報見新花園泳池外人龍冒中暑之險,呆候入場機會,感覺很不是味兒。回想端午節當天乘車到竹灣海灘,冒浸污水之險誓要游一趟龍舟水,路過竹灣泳池,見一大串小孩在長龍中輪候入場,不知要等多久才有機會,慨嘆如此過節,掃興之極!
去年我在本欄連續多篇文字提到澳門人游泳難。相比於香港十八區每區皆有泳館,每館至少有兩池,市區泳池更是廿四小時開放,澳門人的游泳福祉,可謂慘不忍睹。
年長的澳門人都有小時候在泳棚泡海水過夏天的集體記憶。我的兒女也這樣長大。瀕海的澳門,人人都在親水的環境中成長,學泳不須多少成本,因為有足夠空間。如今人口增加,泳棚消失,海灘污染,泳池空間嚴重不足,傍海而居的澳門人游泳真難。
氣候惡化,炎夏時間只會更長,居民對使用泳池的需求愈來愈大。現在來談興建新泳池只是畫餅,即便成事,N年後的事無解今天之困。
面對民眾以游泳來消暑的需求,政府應對的方法其實可以很簡單:只要把盡量多泳池對公眾開放,並延長開放時間,例如廿四小時運作,輪候入池的人龍肯定會消失一半以上,因為大家會錯峰使用設施,間接解決或紓緩場地不足的死結。
澳門究竟有多少個用公帑興建的公共及團體泳池?而它們對公眾開放的時段(扣除團體徵用)又如何?值得大家列張表來研究怎樣改善。
澳門文娛博彩及服務業人口佔總勞力25%,大量人需要輪更及上夜班。我們有每天營運二十小時的茶居、廿四小時超市……,可否想像一下,我們也有開放二十及廿四小時的公眾泳池,讓夜班及輪更工作者使用?
增聘幾十個救生員,出一點加班費,場所物盡其用,不用掘路,不花巨額工程費,便可滿足市民需求,何難之有?
親愛的政府:行動吧!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