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旅遊危機管理 提升形象
新冠疫情持續至今第三年,病毒變種不斷且越變越強,防不勝防。所幸的是,特區政府汲取過去兩年的防疫經驗,成功與動態旅遊經濟活動“兩條腿走路”,小城旅遊經濟復甦在望。但疫情“考驗”的並非只有經濟,人文關懷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旅遊局去年底公佈首份《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檢視報告,預測到二五年,本澳總入境旅客為三千六百萬至四千一百萬人次。旅客非博彩消費、與旅遊相關在職員工、酒店入住率均可回復疫前水平;屆時酒店客房逾四萬六千間。
與一九年疫前逾三千九百四十萬的龐大客量相比,二五年的客量預測相當進取,對澳門在疫情向穩、內地防疫得力、兩地聯防聯控向好的態勢下,加上各博企大推文藝體等非博彩元素,對澳門旅遊經濟復甦充滿信心。至於三年後客量能否恢復到疫前水平,取決於疫情發展以至當局對疫情防控的能力,讓旅客有足夠信心訪澳,彰顯澳門是安全宜遊的旅遊城市。
去年本澳疫情反覆,不單打亂社會生活節奏,更因通關突然收緊,旅客措手不及。有的旅客慌忙做核檢快閃衝關,有的因未及檢測須滯留多天;更有旅客為了返回廣東,須經空路繞道回程,種種折騰,對旅客所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經歷過“霎時閂關”一役,如今旅客訪澳仍“心有餘悸”,時刻跟貼政府發放的疫情訊息,稍有風吹草動就實行“卅六着”。未能令旅客安心遊澳,對安全宜遊城來說,無疑是一種缺失。
疫情“最後一公里”不知何時走完,但時刻做好疫情預案、旅遊危機管理,才可凸顯澳門濃郁的人情味,也是重塑和鞏固旅遊形象的重要基礎。
參考內地經驗,當出現突發個案,向旅客退票、改票運作已非常成熟。針對滯留旅客,除有特別支援和免費配送服務,更有省市提供一定時間內免費遊覽多個核心景區的措施,體現對旅客的重視、待客精神,是吸引回頭客的重要舉措,值得澳門學習。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