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內地信貸社融開紅門
【香港中通社十一日電】中國人民銀行公佈數據顯示,一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6.17萬億元,兩個單月數據均創歷史新高。專家表示,信貸、社融“開門紅”,體現貨幣政策靠前發力,激發融資需求,助力穩增長。
人幣貸款單月新高
數據顯示,一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創單月數據歷史新高,同比多增3,944億元,實現“開門紅”。
從結構看,數據顯示,一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3.36萬億元中,短期貸款增加1.0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1萬億元。住戶貸款增加8,430億元中,短期貸款增加1,00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424億元。一月信貸“開門紅”主要是由企業貸款拉動。
對今年信貸“開門紅”的原因,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分析,一月份的社融數據,可說是“符合預期地超預期”。總的來說,金融機構信貸投放還是努力滿足居民部門的消費信貸需求、住房按揭需求及企業部門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和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做到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信貸投放靠前發力、貨幣政策主動作為,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給穩增長提供合理充裕流動性。
商銀年初着力投放
龐溟指出,從往年信貸投放規律和行業觀察情況看,首季尤其一月份新增貸款規模通常是年內的高點。主要常規因素包括:一、元旦後商業銀行獲得當年新的信貸額度,考慮到“早投放、早受益”,一般商業銀行會在年初着力信貸投放;二、部分實體經濟主體信貸需求在上年末由於年末額度緊張而獲得融資,會在年初得到商業銀行放款滿足需求;三、元旦後至春節假期前後,居民部門的消費信貸需求、住房按揭需求等通常會走旺,以及企業部門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和固定資產投資需求通常也會有所提高。
今年政策還明確引導和鼓勵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要求信貸投放靠前發力。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信貸“開門紅”主要緣於貨幣政策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釋放積極信號,提振市場信心,同時激發有效融資需求。在各項宏觀政策合力下,信貸投放形勢已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