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配的慾望支配生活
網絡世界瞬息萬變,現在流行用語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有很多經由縮寫或諧音轉換而成的新詞語組合,若不是特意上網尋找解釋,確實難以單憑字面理解意思。近年由網民定義的“標配人生”概念備受追捧:重點高校畢業、工作體面、有房有車、家庭幸福,以上每一項“標準配置”都是令人嚮往的目標。正因為當前社會大眾普遍把這些指標視作成功的門檻,讓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之綑綁在一起,其後在標配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低配和高配生活的概念。
最近熱衷於觀看小眾清談節目《圓桌派》,每期設定一個主題,其中一集主要探討現時年輕人超前消費的心態,甚至是沉溺於購買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東西,用負債來堆砌出高配的生活條件。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或良好的自我評價,即使傾家蕩產也要努力維持基本的門面。在科技發展與消費主義結合下,我們看似是享受着更加便捷的消費模式,實際上透支了對生活選擇的自由度。現在大部分人的慾望是要求得到即時滿足,相比起舊時訂製衣服,從付款到收貨的過程是需要等待的。而在今天,延時滿足已無法迎合人們的慾望。當我們持續追求即時滿足感的時候,負債的情況就會更嚴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便成為城市中的“隱形貧困人口”。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倘若一個人無法在精神方面得到認可,就會較容易沉迷於消費瞬間帶來的成就感,期望通過攀附光彩的條件讓自我變得更好。然而,最好的高配是愛,當我們在一段關係中獲得滿足,就能體會到基本需求滿足帶來的美好,那麼佔有好條件的慾望也會隨之降低,達到一個健康平衡的狀態。
櫻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