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2月16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胭脂齋)臨古淺見

臨古淺見

第一幅讓我感受到書法魅力的是岳飛寫的《出師表》,彼時坐在武侯祠的回廊下休息,一回頭看見廊壁上的字就被吸引了。要知道我對書法一竅不通,且毫無興趣,小時候在某電視節目裡看見一個小孩對着古建築的牌匾凌空虛劃,鏡頭給的時長和小孩的專心程度都讓我不解,時人都用硬筆書寫,毛筆字早淘汰了,還有什麼好描摹的呢?

你看,書法雖然當藝術形式流傳下來,可門外漢連看熱鬧的素質都不具備。可那武侯祠牆上的刻字如驚鴻、如流水,大開大合間恣意帥氣,收放揮舞間情緒張揚,豪邁不羈得讓人動容,一下就抓住了我的視線——讓一個看不懂草書的人都想逐字認讀,看了一眼還想再看第二眼的書法該有多驚豔?

但也僅此而已,除了那瞬間的印象。

多年來依舊不懂書法,不懂天下第一行書好在哪裡,美在哪裡,為何第一。自從開始學習書法後,領悟逐日遞增。

尤其瘦金體,雖上手不難,但總覺得筆劃設計別出心裁,要一劃即成就得多練,要結字漂亮就得多寫,一段日子後,某日再臨《蘭亭序》某段,居然就被極具巧思的筆法打動了。只覺“天下第一行書”的筆法之美在於特費思量(一個字形容就是:難)。別人的帖你看着便能下筆,可《蘭亭序》你得思考,思考筆序,思考用筆技巧,思考他明明按常規審美是敗筆的地方如何在後來結字時救險成功,思考同一個字為什麼別人的帖一眼就能看明白,而他的字你就得懸筆用腦……甚至許多筆劃都能看到瘦金體脫胎於此,尤其是躉尖竪、鳳頭撇——很多人說宋徽宗趙佶創瘦金體源於他學習褚遂良、薛稷,但這兩人不也是二王筆法的傳承人麼?各人都從王帖中採集出某一細節,放大運用後形成某一風格,便自成一家。趙佶貴為天子,博採眾家裡有二王真跡並研習也不意外。

當然,寡識淺見僅自娛。

古 吉

2025-02-16 古 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93657.html 1 (胭脂齋)臨古淺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