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塘筷子基設施完善
唐 嘉
最近走訪了筷子基俾若翰街(原稱筷子基北街)、蘭花前地、林茂海邊大馬路等小區,原因是俾若翰街海傍正進行泵站工程(執筆為文時,海傍泵站工程已經有部分設施向公眾開放)。儘管交通繁忙,但海傍工程正忙得不可開交之際,起重機吊裝超長石柱,石柱橫亙空中,是拍攝工地建築的好構圖。另一方面,在筷子基綠楊花園休憩區,以及蘭花前地等小區,除了有寬敞休憩區之外,還有兒童遊樂設施,居民和遊人可以在休憩區流連閒坐傾談,是理想休憩區域,是令人喜愛的小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林茂海邊大馬路建立了一條行人天橋,從沙梨頭海邊大馬路的運順大廈,一直通到林茂海邊大馬路的林茂兒童遊樂場,方便家長帶同小朋友玩樂,或到水上街市。天橋是沿着大廈外圍以走廊形式連接建成,方便居民出行,相信是目前澳門半島最長的行人天橋。沿着林茂海邊大馬路的行人天橋,更建有三條天橋橫過對面馬路,減少對地面車輛交通的影響。連日來,筆者曾多次在上午時分,到林茂海邊大馬路行人天橋閒逛,領略遊艇俱樂部,船塢風光。這昔日是一段泥坦小路,如今已變成高廈林立,周圍景色優美,海灣上停泊各式各類遊艇,政府船塢也有不同類型船隻停泊待修,波光掩映。如筷子伸出海面的堤岸,興建了新型樓宇,與對岸灣仔新建築互相輝映。
數十年來,見證了林茂塘筷子基一帶演變,小區的變化設施日趨完善,令人們驚喜,感覺小城愈來愈可愛!附圖下是一幅九十年代拍攝的空中照片,誰想到右方一段小泥路,如今已是車水馬龍的林茂海邊大馬路,建有本澳最長的行人天橋,正中央突出海面的殘破堤基,新型大廈先後聳立其間。最難得的是,當年筷子基南北兩街海岸邊,搭建了星羅棋佈的棚屋,故友松儉兄生前認為是棘手問題,很難處理。如今特區政府奇跡地把筷子基林茂塘小區變成優美海灣。早年,我們到綠楊新村探訪親友,都抱怨附近街道泥濘一片,積水連連,可是到了今天,附近已變成寬敞的休憩區,設有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是一個宜居的小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