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2月19日
第C09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弘揚延安精神 做好教育工作

弘揚延安精神 做好教育工作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取得了偉大的革命成果,延安精神不僅在當時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今後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中也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非高等教育中應開展延安精神教育,讓中學生理解延安精神的本質,並從中汲取時代力量,增強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於創新的能力。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具有重大的意義,更有助於澳門特區培養更多愛國愛澳人才,推動澳門“一國兩制”偉大事業行穩致遠。

一、前 言

二○二四年七月,筆者來到了陝西的西安和延安,參觀了西安大雁塔文化廣場,走進了陝西歷史博物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陝西體育博物館、黃帝陵,感悟到中華文明精神標識;登上寶塔山、楊家嶺革命舊址、延安文藝紀念館、聆聽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的故事、考察梁家河村知青點、感悟青年習近平的梁家河歲月、朗誦《為人民服務》、弘揚張思德精神等。

延安是革命聖地,是民族聖地。這次參訪,讓筆者再一次深刻地感悟延安十三年的歷史,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先輩為我們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這次學習之旅,既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也是一次思想的昇華,愛我中華,愛我家園植根在筆者心中。歷史告訴現在,歷史啟迪未來。筆者學習延安精神後,思考未來如何做好特區的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和體驗。

二、感悟延安精神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黨的革命事業由失敗轉向了不斷的勝利。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一個國家要想持續健康發展,如果沒有精神力量的支撐,這個國家的改革發展之路就走不順、走不遠。延安精神有利於黨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團結全國人民,彙聚各方力量,更有利於我們堅定實現中國夢的信念。”

七天參觀,筆者從西安走到延安,認識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實地感受到無數先烈為革命犧牲的英雄事蹟,學習了中國近代史、革命史,從中有所感悟。究竟何謂延安精神?

1.延安精神,指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如“打日本、救中國”;“新民主主義的方向”;“革命理想高於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這就成為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高高舉起的一面旗幟。

2.延安精神,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即堅持馬列主義,堅持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線。新時代中國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共產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作為黨的靈魂和旗幟。

3.延安精神,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它是中國共產黨的延安基因和時代底色,要有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屈不撓、迎難而上、頑強拼博的鬥爭精神。

4.延安精神,是一種信仰、信念。它是一種務實的工作態度,是一種捨己為人的偉大精神。

5.延安精神,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是要站在人民群眾當中,幫助人民,以人民為出發點。要有堅定的理想,不忘初心,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即“為了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了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

三、做好澳門特區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推動普法和愛國教育

首先,在教學上,要優化課程設置,配合教育當局開發的新教材,如《憲法教育》、《澳門基本法》、《國旗、國徽、國歌》、《維護國家安全法》等一系列教材,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其次,利用重大節日,如九 · 一八事變、國慶節、國家憲法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五四青年節等,增強他們認識歷史,銘記歷史,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愛國的新力量。除了公民課堂上學習外,還要在校園內以多種形式開展兩法教育,如舉辦“填色比賽”、“攝影比賽”、“兩法一線牽”、“初中《憲法》探討課”、“兩法知識推廣比賽”、“法律講座”等活動。同時,根據社會發展,學習和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羲教育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並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次者,學校要與澳門法律工作單位合作,舉辦《憲法》、澳門基本法等相關的法律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培養他們的守法意識。

(二)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未來在澳門特區政府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支持下,學校要整合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內地。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他們親身感受國家的發展,加強對祖國的認識,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山河大地、民風習俗等,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

習近平多次提及:“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要“重溫我黨我軍光榮歷史,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接受思想洗禮,以利於更好前進。”

因此,今後要做好特區的教育工作,要帶領澳門學生走進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場所,就是要告誡年輕一代勿忘歷史、勿忘為今天幸福生活流血犧牲的先輩,更好地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同時,要講好英雄故事,這些故事最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做好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從而在學生心中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並讓學生多了解國家制度,認識國家的治理能力,從而樹立制度自信。

(三)建立跨學科合作,培養愛國人才。

要加強語文、歷史、地理、音樂和公民等學科合作,增強愛國教育的實踐性。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為例,他的作品《黃河大合唱》最廣為人知。他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是,冼星海是澳門人,人民都愛戴他,他是我們心中的民族英雄。因此,未來教學上,要勇於嘗試,整合各個學科、不同教學資源,從不同層面設計教學,既可以利用課堂,又可以考察冼星海的事蹟。通過文獻分析法、實地考察法、訪問法等形式,深耕冼星海的愛國愛黨愛民的情懷,令冼星海成為我們的楷模。在革命歷史和先輩事蹟的滋養下,厚植愛國主義的情懷,養成良好的品格,堅強的革命意志,真正成為堪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一代。

(四)培養一支具有“延安精神”的師資隊伍

二十五年來,筆者一直任教公民課,深感公民課的重要責任,這門課既需要知天文、又知地理的教師。遺憾的是,在澳門地區的大學沒有專門的公民學科,加上這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包羅萬有,任教這門課的教師必須具備十八般武藝。特別是普法的教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澳門基本法,國旗、國徽、國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法》等,教好這門課極具挑戰。因此,期盼教育當局和學校繼續打造一支敢於奉獻、不怕艱苦、勇於拼博的公民師資隊伍,以應對未來社會的新挑戰。

四、結 語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二○二四年五月,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指出,“澳門是祖國的掌上明珠,澳門有求,中央必應。”可見,中央充分肯定澳門特區的工作,這一切歸功於澳門特區教育深入人心,成績裴然。

今後,我們要繼續弘揚“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為學生謀幸福,又要理論聯繫實際。同時,“延安精神”在於艱苦奮鬥、刻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希望教師們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重視學習和研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澳門,無論何時何地,真正做到祖國在心中。未來,我們繼續推進澳門“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培養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胸懷祖國的澳門好青年。

袁金淑

2025-02-19 袁金淑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94274.html 1 弘揚延安精神 做好教育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