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向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有關中國AI科企DeepSeek橫空出世,某些領域超越OpenAI的消息,成為全球頭條新聞,引發美國AI股票大調整。有關DeepSeek海量的報道中,最讓人注目的是創辦人梁文峰管理公司的宗旨,是不鼓勵員工放棄家庭生活,實行拼命加班的九九六模式,且任由員工做自己專長和感興趣領域的研究。
有關DeepSeek的報道,第一輪消息強調主要人員全部都是北大、清華等在本土受教育的尖子,並無海歸。第二輪訊息更正此講法:在多個關鍵項目作出重要貢獻的潘梓正曾留學澳洲,在美國硅谷輝達公司實習四個月,得到轉正offer卻毫不猶豫放棄,回國加入DeepSeek。如果這是一個現象和趨勢,那麼在吸引和搶奪人才方面,中國也可能進入一個西方稱之為“斯普特尼克時刻”。大量流失的人才有望如股市那樣止跌回升,中國人才更多地留在/回到自己的土地發展。畢竟美國AI行業的工程師,有四成多來自中國,但國內留得住人的比例只一成八左右,希望比例可穩步上升。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艾利森近日在社交媒體撰文“誰錯失了DeepSeek?”,指DeepSeek本來可以在美國誕生,可惜美國未能留住類似潘梓正的關鍵工程師。艾利森慨嘆,類似錢學森與潘梓正的情況一再上演,在美中科技競賽中,美國應盡一切努力避免失去更多這樣的人才。
艾利森的憂慮是有原因的,因現實正從“錢學森”現象發展。早前聽到消息:上世紀九十年代由香港到美國讀書後留下,一直在硅谷知名科技公司打拼多年成高級工程師,已成家立室有兒女,連父母也移居美國,成為真正美國人的S,近日被管理層召見,問是否有兄長在香港?他如實承認,結果被告知,今後公司最機密的工作範疇,不能再接觸。
已落地生根的S當然不會離開,但其他年輕的華人呢?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