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4月30日
第C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尋樂人生)社媒是孤獨老人情緒救生圈

社媒是孤獨老人情緒救生圈

每月一次到安老院探望年逾九旬的老同事胡大姐,緣自我九年前發起“閱讀 · 關懷”計劃,捐書到內地偏遠農村小學時,已經退休且無任何社保收入的她,慷慨地給計劃捐了三千元(老同事夢子和林中英也慷慨解囊,支持這計劃)。胡大姐又是我的讀者,還未進安老院前,偶爾會打電話給我,討論她剛讀過我的文章,表示共鳴。大姐的丈夫也是昔日舊同事,熟絡如家人。

大姐夫婦退休後曾到美國湊孫若干年,最後選擇落葉歸根回澳過最後的日子。我偶爾上門探他們,聽已無親人在澳的大姐訴說生活無聊而沉悶,建議她努力學習用手機,可以隨時和美國家人視像聯繫。社交媒體更是個廿四小時都無比喧囂且七彩繽紛的世界,任何熱點新聞都有說法,有的可笑至極令人噴飯,娛樂性極高。我說,如果她有興趣,我可請個住在附近的後生仔上她家,教她操作。可是她的學習意願不高,總是說很難,據說她在美國的家人也不鼓勵她學,怕電話詐騙,於是我也就不多事了。從往後日子的發展,證實這種思維大錯特錯,為日後在沒有親人在身邊的生活,埋下黯淡伏筆。每回探望她,到達時的驚喜和離開時的傷感,幾乎都有眼淚相隨。

那天探完大姐便去參加舊同事的月聚,嘻嘻哈哈很快又溜走個把小時。回家途中遇另一退休老同事急急腳去湊孫放學,何以舊同事聚會總不見她?原來不在微信組群內,為何不入群?曰不懂用微信。“叫孫教妳啦。”“嘿,他沒有耐性教。”如有決心學,哪會找不到教的人?自己的兒孫沒有耐性,可以找人家的兒孫!

奉勸所有長者,無論你今天有兒孫在身邊的日子如何熱鬧,總有一天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你的日子要自己過。社交媒體是心靈孤獨老人的情緒救生圈,一定要在能力尚可時學好學精,否則悔之已晚。

沈尚青

2025-04-30 沈尚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08082.html 1 (尋樂人生)社媒是孤獨老人情緒救生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