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9月03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西窗小語)二戰時巴列維被英蘇逐出伊朗

二戰時巴列維被英蘇逐出伊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向伊朗提出驅逐德國人的要求,被拒後,便成為佔領伊朗的導火線。一九四一年九月,英國與蘇聯軍隊在伊朗中部會合,迫巴列維讓位給兒子穆罕默德,且把他本人驅逐出境。巴列維逃往非洲南部,一九四四年七月卒於非洲,一代梟雄,如此下場,看不到二戰結束、列強軍隊撤出伊朗的一天:盟軍佔領伊朗至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之後半年撤走。

據《心靈帝國伊朗》一書的英國作者阿克斯沃西說,巴列維和兒子的關係,似長官與下屬多於父子。穆罕默德在瑞士受教育,雖然思維敏捷,但活在嚴父掌控下,人際交往表現羞怯。二戰期間,盟軍牢牢控制伊朗,穆罕默德 · 巴列維政府的權力有限。一九四四年,伊朗舉行了自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首次真正意義的議會選舉,其時國家千瘡百孔,經濟崩潰,食物短缺,年輕的穆罕默德實行和父親相反的政策,頗察民情。他呼籲民眾支持美國,以換取美國對伊朗支持,他在演講中把伊朗的民族主義和獨立鬥爭,同美國的民族主義及脫離英帝的獨立鬥爭比較,總之英國就是奸人,美國是忠的。

在他的鼓動下,伊朗彷彿又進入了立憲革命時代,各類新報社、新政黨迅速發展。一九四三年德黑蘭有四十七家報社,到一九五一年已超過七百家。電台數量也迅速增加,影響力不斷擴大,連偏遠的農村村民也開始關心國家大事與政治辯論。一九四六年一月,英美軍隊撤離伊朗,但蘇軍假裝成分離勢力的保護者,仍盤踞在阿塞拜疆。經過一輪緊張談判,在美英施壓下,蘇聯才宣佈撤走。

(世上最複雜的國家伊朗 · 三十四)

沈 實

2025-09-03 沈 實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32468.html 1 (西窗小語)二戰時巴列維被英蘇逐出伊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