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9月03日
第C03版:藝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南京照相館》觀後

《南京照相館》

《南京照相館》觀後

南京照相館在全球放映,好評如(海)嘯。是天時(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是地利(世人飽受戰火蹂躪記憶猶新)也是人和(令人敬佩的演出團隊全力以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成果。我想,與其讃口不絕錦上添花,倒不如試試從另一角度寫點個人的感受。一直以來都認為,戲劇應有社會、啓迪及娛樂三種功能。譬如說,看《梁祝》或《羅密歐與朱麗葉》,觀眾會感動得笑中有淚,淚中有笑地離開電影院的。因為故事有思想和娛樂性。但看像文獻紀錄片的《南京》,觀眾似已身歷其境,咬牙切齒地唾棄侵略者禽獸不如的同時,只會悲憤交集,何樂之有⁉假如我有重執教鞭的機會,我定會向後輩把“傳遞正能量”加作是戲劇的第四種功能!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防止“爛戲”成市。

公眾譽論有讃冇彈,以下我試作點一管之見挑骨頭,說說个人意見:

電影必有的是後期製作,把數以百計拍攝下來的影像加以取捨,串連起來,觀眾怠慢不得,否則就會感到回不頭來跟不上。《南京》故事開端是兩軍交戰的場景,我看不到交戰相方身份(唔知邊個打邊個),感到有點纳悶。幸好故事作了交代,情節便一氣呵成。

過去看過的抗日電影,東洋鬼子的扮相都被醜化了,不可取。《南京》一劇的洋鬼子化妝,似乎多又似正人君子。相由心生,在不予醜化的大前提下,幾位要角臉部化妝可否加點工夫,使人感到其面目可憎的陰險感覺。

褐色是電影的主調,洋鬼子開會、飲宴時,場面是十分明亮,他們不配,改作灰色,差距不該那麼大。

同意有些觀眾的意見:故事很多殘酷情景遠不及歷史照片及文章紀錄那麼駭人。要過電檢處這一關,手下留情,可以體諒。

憶苦思甜,國民教育真的不容忽視!

周樹利

2025-09-03 周樹利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32512.html 1 《南京照相館》觀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