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不只是提神
咖啡作為全球廣泛飲用的飲品,除了傳統上用來提神醒腦外,近年科學界持續探索其對健康的多方面影響,包括身體機能、大腦保護、慢性疾病風險調控與情緒管理等。這些研究讓人們重新認識咖啡,不再只把咖啡視為提神飲品,而是關注其在健康領域潛在的多重作用。
咖啡成分複雜,其中咖啡因和多種抗氧化物質是研究較多的活性成分。咖啡因作為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能短時間提升警覺性、注意力和工作效率,幫助緩解疲勞。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化合物,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氧化壓力與慢性發炎反應。這些抗氧化作用與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風險存在一定關聯,但其效果會因個人體質、基因代謝及生活方式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除慢性疾病外,神經退化疾病的研究也逐漸增加。多項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適度飲用咖啡與阿茲海默症和柏金遜症罹患風險較低相關。換言之,持續且有規律飲用咖啡的人群,這些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低。研究推測,咖啡中的抗氧化物質及咖啡因等成分,對神經細胞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目前多數研究屬觀察性,尚未釐清其中的因果關係,相關機制仍在探索中。
另一方面,咖啡與癌症防治的關係也是科學界的研究熱點。多項研究發現,咖啡攝取與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罹患風險下降相關,部分研究更指出咖啡攝取與癌症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負相關。儘管如此,鑑於目前研究結果尚存不一致,仍需更嚴謹的臨床試驗加以驗證。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香氣近年漸成為研究的焦點,並被認為可有助於情緒調節和緩解壓力。人體試驗顯示,聞咖啡香氣能誘導大腦產生與放鬆相關的α腦波,並降低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壓力較大時,聞咖啡香氣或有助於穩定心跳和血壓,減輕焦慮與精神緊張。不過,此類研究多為小規模,且個人對香氣的反應存有差異,相關效果還需更多後續研究確證。並且應注意,咖啡因在人體內的代謝時間約為六到八小時,故下午及晚間飲用咖啡可能妨礙睡眠,建議每日飲用量宜在三至四杯之內,並盡量避免傍晚後飲用。
此外,市面上不少含大量糖分與飽和脂肪的咖啡飲品,搭配高熱量糕點,可能抵消咖啡本身的健康益處,因此建議選擇低糖或黑咖啡以減少不良影響。同時,孕婦、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咖啡因代謝較慢者,應根據自身體質及醫生建議調整攝取量,以避免心悸、焦慮和睡眠障礙等副作用。
儘管研究支持適量飲用咖啡有益健康,但咖啡不能替代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考量個人體質與生活習慣差異,建議理性攝取,避免過度依賴咖啡作為健康保障。
晏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