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廿年傳家鍋 靠算法復活?
【本報消息】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網絡時代,每天都有許多新鮮的人和事,通過短視頻平台傳遞到千家萬戶。最近的熱門“主人公”竟是一口鍋。
在一條只有十五秒的抖音視頻裡,鏡頭全程對準一口不銹鋼老鍋。拍攝者喊話:“廠家你還在嗎?這鍋煮了二十年,不生銹,不黏鍋,它好像要壞掉了,現在想再買一個,我要去哪裡買?”
在抖音算法推薦下,這口即將被淘汰的“老鍋”迎來了“新生”——視頻觀看量逾二千萬次,點讚突破四十七萬。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求購,被笑稱“一生求鏈接的中國人,終於遇到屬於自己的夢中情鍋。”
政府媒體介入助力
很快,網友根據鍋手柄上的專利號,找到這口鍋的原生產廠家瑞安市莘塍富強不銹鋼製品廠。廠家本已停產多年,但爆紅後,其抖音賬號粉絲在十天內從幾百飈升至三百萬以上。在網友的“求鍋”號召下,老闆傅克萍開設抖音店舖,等正式復工復產測試好鍋品後,再上線售賣。
本來是“一鍋傳三代,廠沒鍋還在”,如今在“流量大火”的“翻炒”下,原廠家直接重新“上桌”了。同時,當地政府與融媒體機構迅速介入,共同助力廠家復工復產。
在短視頻時代,每天都有大量新鮮事物被推送到用戶眼前,但一口老鍋的走紅,卻遠非一場偶然。這背後,是平台算法、用戶情緒、電商機制與傳統製造業之間的一次意外“化學反應”,更是一堂關於數字時代產業轉型的生動案例課。
算法力量引爆傳播
“老鍋用了二三十年還不壞”本身就是一個自帶故事性的內容,情感共鳴強、討論度高,自然有利於算法識別並放大傳播。
在短視頻平台的機制裡,“高點讚、高評論、高完播率”意味着更多曝光。這條視頻首發即獲四十萬點讚,迅速被推向更大流量池,形成破圈效應。
算法不是萬能的,但算法極其擅長放大“人們願意分享的內容”。一口老鍋之所以能成為公共討論對象,實際上是算法捕捉到用戶對“耐用產品”、“樸素生活”、“真實情感”的共鳴點,從而引爆傳播。
當流量如潮水般湧來,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把其轉化為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富強廠的選擇令人欣慰——拒絕貼牌代工的短期利益,堅持採買新設備、重新投產測試後再在抖音店舖上線銷售。這種對品質初心的堅守,在浮躁的流量經濟中顯得尤為珍貴。
以“慢工”應對“快流量”,富強廠這種罕見的克制與堅持,本身也將會成為新的品牌價值。
質量算法內容合力
“傳家鍋”現象折射出傳統製造在數字時代面臨的共同課題:流量來得快,但如何把短期關注轉化為持久的品牌影響力?如何把一次性的網紅事件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傳家鍋”的走紅,讓人們看到被遺忘的高質量產品,在短視頻時代重新獲得被看見的機會。這是對傳統製造者的鼓勵,也是對工業品質的一次重新審視。
在抖音電商平台上,講得好故事、傳遞真實情緒、呈現生活質感,已成為品牌重生的重要方式。
這口鍋的傳奇不僅在於其“三十年不黏不銹”的品質,更在於它揭示了一個新的產業邏輯:在當代市場環境中,“優質製造+平台算法+內容營銷”正形成強大的組合效應。傳統產業要實現真正轉型,不僅需要被“發現”,更需要構建完整的內容生產、品牌維護和電商運營體系。
助企適應數字生態
對於地方政府和媒體機構而言,這起事件提供產業幫扶的新思路——不僅要助力企業抓住流量機遇,更要幫助其構建適應數字生態的長期發展能力。搭建線上平台入口、完善直播電商支持、建立品牌維護機制,這些舉措比單純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更具長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