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鐘與絲帶
去韓國旅行,不少旅客都會選擇前往三八線的臨津閣參觀。
雖然現在的臨津閣地區,已經沒有了戰爭的硝煙,可是,望拜壇、自由橋、火車頭、和平鐘、鐵絲網……卻無不訴說着當年殘酷的戰爭,以及戰爭留下的有形痕跡與無形創傷。
臨津閣前方的拜望壇,每年春節與中秋時節,朝鮮戰爭中離散於南方的鄉民來到壇前,遙望北方拜祭,表達對親人與故鄉的思念。與拜望壇相鄰的是望鄉之歌碑。石碑中間鐫刻着一首名為《丟失的三十年》歌曲。據說,朝韓停戰三十周年之際,韓國電視台發起“南北尋親”活動,邀請名家譜寫了此曲。詞云:“下雨也是,下雪也是,颳風也是,很想見面的三十年歲月……爸爸媽媽,你在哪?”歌曲用作KBS尋親節目的背景音樂,播放時長創下健力氏世界記錄。如今,此曲經由石碑旁的音箱不時播出,似在呼喚着離散親人的再次重逢。
沿着臨津河的朝韓分界線,宛若游龍的鐵絲網分割着南北,行人可及的路邊鐵絲網上繫滿彩色的絲帶,祈盼和平與統一的願望書寫在絲帶上,不同顏色的文字與彩帶,在陽光與雨水侵蝕下,彷彿哭泣留下的淚痕。
望鄉之歌碑側是和平石屏與和平鐘亭,和平石屏鑲嵌着從世界各地戰場上收集的石頭,警醒參觀者記憶人類經歷的戰爭以及那些默默犧牲的無名戰士。其中,二十一號石來自中國上海。而建造於二○○○年的和平鐘閣內有一口用鐵帽與各種武器融化鑄成的巨大和平鐘。據說,建成後再無敲響,一直靜默地矗立在鐘亭內。
告別臨津閣的回程中,腦海裡不時浮現的是沉鐘與絲帶。沉鐘彷彿是停滯的歷史,默默地等待着敲響,是對和平的一份期盼,而絲帶則是親人團圓與朝鮮統一的祈禱。今天,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地區,但是,沉鐘與彩帶似乎提醒着每一位參觀者,戰爭距離人類並不遙遠。
(韓國行 · 二之二)
婁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