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11月16日
第C03版:藝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遺憾只是神交

作家黑塞(左)與鋼琴家傅聰

遺憾只是神交

德國/瑞士作家、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六四年獲得者赫爾曼 · 黑塞(H·Hesse,一八七七至一九六二),在一九六○年的一個晚上,通過收音機,聽到中國鋼琴家傅聰(一九三四至二○二○)演奏蕭邦而感動,以致寫出《致一位音樂家》一文。內中說:“我時常以為,彈奏蕭邦的理想方式一定得像蕭邦本人在演奏一般”。又說:“從技法來看,傅聰的確表現得完美無瑕,較諸科爾托或魯賓斯坦而毫不遜色”。而後說:“我可真想親眼見到這位天才橫溢的中國人”。

黑塞應該是在瑞士蒙塔娜拉小山村寫《致一位音樂家》的。那年,大作家已八十三歲。同一年,住在英國倫敦的傅聰二十六歲。善良的人總懷着善良願望,黑塞如果真能與傅聰相見那該多麼愜意!他倆本來可以成為互相欣賞的忘年交。但是,傅聰分明沒能及時讀到黑塞所寫的文章。那些日子,資訊十分落後,雖然黑塞把《致一位音樂家》印了一百多份,並分贈友人,但卻沒能讓傅聰看到。其實,要讓黑塞與傅聰不只是神交,機會只有兩年。因為,一九六二年,黑塞就在蒙塔娜拉與世長辭!傅聰是在黑塞遠行之後十年,才在波蘭讀到黑塞的《致一位音樂家》。我不知道傅聰當年手捧《致一位音樂家》時是何等心情。雖然,傅聰早已得到過非常多的讚美,但這回讚美他的卻是黑塞,一位並非音樂人卻有着高度音樂修養的黑塞。

我遺憾黑塞與傅聰只是神交!我由此想起,在《我的音樂生活——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通訊集》中,有大作家托爾斯泰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欣賞柴可夫斯基《D大調弦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的記錄。柴可夫斯基在日記裡寫道:“我從來不曾這樣子的感動過,為的是,托爾斯泰坐在我身旁,傾聽我第一部四重奏的行板時,他竟哭出來了”。托爾斯泰與柴可夫斯基並非神交,但我遺憾兩位巨人沒能往返久遠。

費拉拉

2025-11-16 費拉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46210.html 1 遺憾只是神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