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 · 狂亂 · 傻戇
——談《刺殺小說家》
《刺殺小說家》在二○二一年推出時,在內地收逾十億元人民幣;第二集在今年國慶檔上映,僅收三億元,票房為何有如此大幅收縮?很明顯,影片的失控、情節的狂亂,無法討好觀眾。
首集是董子健飾演的青年小說作家,與其小說內的故事雙線發展,亦有交匯的戲劇性,不算出色,但有魔幻味道。今集也沿用這模式,現實生活中的他,作品被人剽竊後從此一蹶不振;面對剽竊者的到來,被誘騙後重拾筆桿。小說裡的故事,主角眾人除魔伏妖,也涉及複雜的恩怨情仇。
現實與小說,虛虛實實。前段主要是兩個世界的互相牽引,兩個核心人物步入相似道路,皆是失意後重拾人生,似有互相影響,也是內心投射的比喻。此編排雖不創新,但也引人入勝。影片發展下去,小說裡的人物尋找“神”,企圖打破死亡宿命,於是走到現實世界,要求作者修改結局;這是宿命議題,也寓為作者內心掙扎,但有頭無尾。下半段都是正邪人物的打打殺殺,亂七八糟。
全片有打有特技,也有親情與人生意志,但劇本散亂無章,愈後愈傻;下半段已經失控,小說人物甚至闖入現實世界,傻傻戇戇搞搞笑,根本無聊,推進不了劇情,也與整體格局毫不協調。更失敗是整個劇情脈絡欠明確,人物之間的打打鬧鬧,一時兒嬉,一時血海深仇。鄧超飾演的赤髮魔,魔力高強,是危害世界的魔王,但影片呈現他像傻佬模樣,作風與性格出現衝突;核心人物是董子健,從失意到反抗,無生氣、無活力。
兩集《刺殺小說家》無非販賣特技動作,上集還有新鮮感,到了今集加碼落本,尤其是背景的美學設計,中式與東瀛結合的風味。然而小說裡的魔幻世界,飛天遁地,卻騎呢失神,兩派人物追追打打,特技動作過於虛幻,更大問題是打來打去打不出劇情,導致節奏緩慢。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