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化的澳門博物館
據說,砲台山的澳門博物館近期採取新措施,逢星期二參觀該館的本澳居民及遊客,都免收入場費,目的是歡迎更多人士進場參觀。另外,更優惠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平日都免收入場費。筆者是受惠一族,因而有更多機會進入博物館吸收小城的歷史知識。
其實,參觀博物館是相當便捷的,且館址也在居所毗鄰,而且又是一班攝影愛好者經常在附近樹林花間活動的地方,更和個別保安員稔熟。可以說,對博物館個別地方設施都留有深刻印象。例如在博物館大堂中央,高高懸掛了本澳知名畫家譚智生老先生的油畫作品,畫面的內容見證了小城變化。老先生繪畫油畫的時間,西灣大橋仍未岀現。另外,令筆者最為深刻的就是電梯旁的雕塑畫字句:“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深藏人生哲理,告誡人們要有坦蕩胸襟。參觀博物館除了增長小城歷史知識之外,還會告誡參觀者人生處世要有寬大平等的大愛氣量!我想這一教誨,算是參觀博物館的另類收穫吧!
最近再登臨博物館參觀時,發覺有點異樣,第一點是連接花園的四扇自動門作品字形安裝,可能因使用率頻繁令感應器失靈,原本左邊自動門通往花園,右邊自動門返回館內。有可能遊客不辨出入方向,錯誤使用,令四扇自動門只開動兩扇交差自動門通行,是否過多遊客使用造成損毀?有待證實。
另外,筆者在參觀館内展品時,發覺有參觀者據椅躺下,甚至倦極打瞌睡現象。據館内職員反映,他們也注意到有這種情况出現,會向當事人提點,職員指出因大多是遊客,也不宜過份指責。
事實上,我們也有當遊客的時候,當我們在意大利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廣場排隊輪候參觀教堂,都會依照規矩,絕不會進入教堂內參觀時躺下打瞌睡!
唐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