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3月06日
第B09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杏林外史)遠去的大肥豬

遠去的大肥豬

家豬是一種很特殊的動物,其生活習性保留了很多原始祖先的特徵,這就無可避免地跟髒亂環境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牠們喜歡在泥漿中打滾,又由於這種雜食動物消化能力強大、食量巨大、適應性優良、身體免疫力更不容小覷,所以很多人類廢棄的垃圾、雜物,甚至動物糞便,都可以成為牠們難以割捨的美味。

由此,到處亂走、亂吃的家豬自然是很多流行病的寄生宿主或者傳播媒介。想想十九世紀人們和豬親密接觸的畫面,想想可怕的流行瘟疫,誰不會倒抽一口冷氣?

將澳門總督官也置於死地的霍亂,更是一種典型的流行病,與飲食喝水衛生息息相關。

霍亂是一種烈性腸道傳染病,平常通過不潔的飲用水傳播。此疫發病急劇,傳播迅速,病死率高,多次蹂躪全球,屬於國際檢疫傳染病,在內地瘟疫罪孽排行榜上被列為“甲級戰犯”。從一八一七年至一九二三年的百餘年間,全球共發生了六次世界性霍亂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曾波及中國。第三次流行時間特別長,為一八四六年至一八六三年,蔓延到整個北半球。官也應該就是死於這次霍亂大流行。

而霍亂弧菌最強悍的破壞力就在於它能使得腸道細胞大量丢失水分,病人進而一瀉千里,在沒有靜脈輸液的年代,這樣的病人幾乎是必死無疑的。難怪,暴病而亡的官也,全身水分被霍亂弧菌榨取乾淨,只剩下一副乾癟如柴木般的遺體。

由於城市職能的轉變以及防疫政策的收緊,如今在澳門這塊彈丸之地,已經難覓一頭活豬,碰到其他活的家畜和家禽也並非易事,許多肉製品甚至都是通過關卡由境外輸入。

當年博爾傑筆下的大肥豬散步畫面,伴隨着浸透了“悠然見南山”氣質的村落田園景象,永遠走進了歷史。或許,這就是城市現代化所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吧?

(三之三)

譚健鍬

2020-03-06 譚健鍬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1380.html 1 (杏林外史)遠去的大肥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