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書
影片的基礎是劇本,而今年賀歲檔期,就有兩部電影劇本改編自《封神演義》。除了最為火爆的《哪吒2》外,還有《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以來,由《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多達四、五十部之多,其中,電影十一部,電視劇十八部,還有動畫、漫畫與遊戲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封神演義》已成為影視作品的“劇本之母”。
《封神演義》何以會得到如此眾多影視創作者的青睞?應該說,在中國歷史上,《封神演義》是一部奇書。它是一部小說,卻以真實歷史的周代夏為基礎,融入神怪妖仙而成的神魔小說。然而,作為小說,其塑造的人物雖為讀者耳熟能詳,而其情節演繹則較為平淡,故未能進入著名的四大小說或六大小說之列。
就是這樣一部文學地位不高的小說,卻引起影視文學創作者的莫大興趣。因為其構築的神話體系,既有複雜的神仙師承關係,也有闡、截二道,還有陣營劃分,以及修煉作法、神魔鬥法破陣過程,想像怪誕奇幻。其兼具的神仙與妖魔、陣法與動作、戰爭及複雜的人物關係,非常適合影視文學的改編。
與一般敘事性歷史小說不同,《封神演義》的仙、人兩界,神魔同存及作法相爭等場景描寫,能夠最大程度調動影視創作的想像力,拍成的影片也可以滿足觀眾對奇幻想像的觀賞口味。同時,其闡釋的社會規則與倫理秩序具有歷史的穿透力,可以不斷從中發掘當代價值,引發時人共鳴。例如,哪吒、敖丙、申公豹的人生經歷,能夠影射當代社會出身於不同家庭背景者的人生際遇或奮鬥情境。由此,不難理解其何以成為影視創作之源。而且,《哪吒2》的大火似乎喻示“封神”更適合以動畫形態呈現。
在此意義上可以說,若無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哪吒》等影視劇未必能火爆出圈。
婁勝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