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
第A03版:澳聞

楊道匡促灣區發展海洋經濟

楊道匡

建中葡商貿合作區助澳經濟多元

楊道匡促灣區發展海洋經濟

藍色海洋經濟是當前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廣東省政協澳區常委、澳門基金會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主題發言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具備建設大型港口、發展海洋漁業和濱海旅遊等優勢。建議澳門在參與灣區建設過程中,可選擇在珠江口沿岸以及萬山群島等地,建設中葡商貿合作區,實行高度開放的自由港政策,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優化海洋功能區劃

楊道匡指出,今年二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提出要加強粵港澳合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共同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優化海洋空間佈局與海洋功能區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銜接,支持澳門科學編製實施海域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發展海上旅遊、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產業。

據統計,珠江口廣東管轄的海洋面積有八千平方公里,其中六千多平方公里屬於珠海管理,當中萬山群島海域約為三千二百平方公里。他指出,在這海域中有漫長的海岸線,有多個風景優美的港灣,具備建設大型港口、發展海洋漁業和濱海旅遊的良好環境。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中,可重點選擇在珠江口沿岸和萬山群島,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商貿合作區,實行高度開放的自由港政策。

倡澳政策延至橫琴

楊道匡解釋:“香港和澳門原來就是兩個完全沒有資源的海島,發展到今天可以成為國家對接國際經濟接軌最前沿的地區,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國際城市,很重要的是自由港政策。”認為自由港主要滿足三大要點:一是人員出入境自由;二是貨物進出口自由,實行免關稅;三是資金自由流動,沒有外匯管制。綜觀世界其他海島型經濟體,比如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就是實行自由港政策。

他建議澳門自由港政策一方面可延伸到西面的橫琴,另方面可延伸到東面珠海的萬山群島。通過粵港澳合作建設大型港口,構建一個海洋經濟相關的產業帶。如第一產業可發展海洋漁業初級加工產業鏈和冷鏈等;第二產業可建立海洋裝備製造,包括海洋新科技研發;第三產業可契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發展海洋旅遊、海島旅遊。

楊道匡指出,十六世紀初,澳門在海上絲綢之路中擔當重要角色,當時葡萄牙商船到達珠江口,在澳門建立中轉港。當前,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澳門應重新從海洋出發,輔助國家對外拓展。

聯合海絲突破多元

“特別是希望粵港澳能聯合海絲沿線多個港口、國家,發起建立海上絲路港口城市聯盟,從外交、人文、貿易、投資、基建、金融開展合作交流。”他認為,這一構想若能實現,將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突破點,讓澳門在國家對外經濟中凸顯更加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2019-10-13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799.html 1 楊道匡促灣區發展海洋經濟 /enpproperty-->